•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水周|西藏:繪就“人水和諧”生態畫卷

2023-03-24 20:0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早春的高原,沉睡了一冬的湖泊開始解凍,冰川雪水帶著春天的氣息向東流淌,和煦的春風撫過河穀草甸,藏東南的桃花開得正艷……行走在高原,處處呈現著一幅藍天白雲、水清岸綠、生態和美的生態畫卷。

   西藏境內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水資源十分豐富,肩負著維繫高原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及周邊地區生態平衡的重要任務,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近年來,拉薩著力在“水”上做文章。自2013年起,拉薩市有序開展拉薩河城區段綜合整治工程。2019年,拉薩又啟動拉薩河城區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對7段護岸段工程進行治理並配套相應的濱水生態景觀建設。

   拉薩市中華文化公園旁調節水量的水壩(2022年5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攝

   如今,拉薩河兩岸,水清岸綠、河道暢通,一座座公園拔地而起,為市民提供了親水的公共空間。2018年西藏全面建立的河湖長制,讓西藏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湖泊都有人管理。拉薩河城區段共有40余名河堤管護人員,他們每天負責河道巡堤和環境保護工作。“拉薩河是拉薩的母親河,要好好保護。”管護人員拉巴次仁説。

   拉薩市民在河邊戲水(2022年7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沈虹冰 攝

   作為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以一體打造“百里生態綠廊”為目標,努力實現水潤城、綠滿城。除了逐步恢復歷史水系,未來拉薩還將形成“兩河、三廓、水成網、湖密布”的城市水系結構。“今年拉薩將實施城市水系提升工程,對現有水系進行整體改造提升,讓群眾更有獲得感。”拉薩市市長王強説。

   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拉薩之肺”,是拉薩市民的“天然氧吧”。近年來,通過生態恢復、水系治理等有力舉措,濕地總體面積和水域面積不斷擴大,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得到有效恢復。

   越過拉魯濕地眺望布達拉宮(2023年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沈虹冰 攝

   “動物是生態環境的晴雨錶,隨著濕地生態環境的改善,這幾年到濕地過冬的鳥類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現在濕地已經成為候鳥的樂園。”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尼瑪多吉説。

   巴松錯,藏語意為“綠色的水”,因其林木繁茂和鑲嵌在高山深谷中的一池碧水而著名,是林芝最早為人所知的風景名勝之一。

   這是雪後拍攝的巴松錯(無人機照片,2023年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姜帆 攝

   在巴松錯景區,垃圾分類指示牌、環保標語非常醒目。“景區內所有運營車輛及船隻全部採用環保型清潔能源車輛和遊船,每天都有專人負責清理沿湖垃圾,景區裏還建立了污水處理廠,可以就近處理污水和垃圾。”景區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林芝市加強河湖綜合治理推動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底,林芝市完成19個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劃定62個河湖範圍,並以巴松錯為試點開展示範河湖及河湖健康評價工作,出動清理人員2萬餘人次,專項清理河湖729條,整治垃圾堆放點254處、清運垃圾321噸。

   大力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持續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和飲用水安全保障、積極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一項項關於水的措施紮實落地。西藏堅守生態保護紅線,走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之路,著力讓“詩與遠方”“人水和諧”的美好畫卷觸手可及。(記者田金文)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