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實幹者撐腰 為幹事者鼓勁

2023-03-23 08:4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晚上9點,呼和浩特市春寒料峭,內蒙古自治區本級政府投資非經營性項目代建中心綜合處處長荀劍明剛踏進家門就聽到了愛人的嘮叨:“飯都熱了3次了,啥工作幹起來沒個準點!”“現在要求問題不過夜,大家都攢著勁往前衝呢。”荀劍明一邊吃飯,一邊向愛人解釋。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充分認識到幹部幹事狀態的重要性,相繼出臺鼓勵政策,研究制定容錯機制,營造敢幹事、敢擔當、敢作為的良好工作氛圍,形成“上級為下級擔當,組織為個人擔當,幹部為事業擔當”的良好局面。

  樹立良好導向,讓能幹者受激勵鼓舞

  “一段時期以來,我們發現一些幹部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敢擔當,精神狀態不振,幹事創業積極性不高,工作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去年8月,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一語破的。

  如何扭轉這種局面,樹立良好導向是關鍵。此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迅速出臺了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12條措施,選拔出100名擔當作為先進典型進行通報表揚。截至目前,獲評人選中有60人得到提拔、進一步使用或晉陞職級。

  在擔任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房地産市場監管處處長期間,聶海俊工作突出獲評“擔當作為好幹部”,近日已被提拔為住建廳副廳長。“一心只想著把工作幹好,感謝組織的認可和提拔,以後一定繼續努力,履職盡責。”聶海俊説。

  一條條實打實的舉措、一個個身邊案例讓黨員幹部倍感振奮,你追我趕、勇於擔當的奮進局面正在形成。

  卸下思想包袱,讓敢幹者無後顧之憂

  “一些問題的形成有特殊的原因,在處理過程中要防止傷害一些幹部的積極性。”一位組織部門退休幹部坦言。

  要讓幹部敢幹事,就必須卸下他們的思想包袱。為此,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制定出臺了進一步推進容錯糾錯工作的8條意見,明確提出精準把握容錯免責區間,應容必容、能容盡容,給敢闖敢拼者吃下“定心丸”。 “這份決定讓我放下了思想包袱,對我來説是關愛也是鞭策,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加敢作為、會作為、善作為。”在收到組織給予減輕處分的決定後,楊濤激動地説。

  2021年11月,時任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敕勒川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的楊濤,因某項工作推進緩慢,被給予政務記過處分。2022年,賽罕區深入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制定《推進幹部召回管理破解領導幹部能上能下重點難點問題實施方案》,組織上多次與楊濤談心談話,對他的成長經歷、擔當作為精神和受處分後的工作態度進行全面考察。經組織鑒定,認為他並非主觀故意,而是由於缺乏相關工作經驗,且相關損失能夠得到補救,符合容錯條件,決定將楊濤政務記過處分減輕為政務警告處分。

  2022年8月,因紮實肯幹、表現優秀,經組織考察,楊濤被任命為大學西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有了容錯機制,基層幹部幹起事來沒了後顧之憂,工作積極性得到保護和加強。

  用人能上能下,及時處置“躺平式”幹部

  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就要形成獎罰分明的氛圍,推進形成幹部隊伍能上能下的機制。

  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在巡視中發現,一名直屬廳局負責人長期不作為,導致許多重大項目無法立項,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發現問題後,組織部門第一時間將該同志調離了原工作崗位。

  “以前不管幹得好不好,只要不出事,就不會動位子,結果造成庸政懶政者佔著位子不幹活,也帶壞了風氣。”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黨校(行政學院)一位教授説,要提升幹部隊伍的整體水準,既要鼓勵能作為能幹事者,也要及時處置“躺平式”幹部。

  在呼和浩特市2021年區縣班子換屆中,出現了部分幹部到崗後不能完全勝任的情況。呼和浩特市委組織部經過縝密調研後,及時進行了崗位調整。“選人用人要能上能下,不擔當不作為的幹部要儘快調整。”呼和浩特市委組織部部長商井民説,“把幹部放到合適的崗位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任何一項事業,決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於建設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認為,內蒙古採取一系列切實舉措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奠定基礎。

  2022年,內蒙古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廣大幹部的苦幹實幹。“全區各級黨委(黨組)將繼續加大力度表彰獎勵擔當作為、敢幹實幹的幹部,持續激勵引導全區廣大幹部實幹擔當。”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3日 11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