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發揮好資本市場擴內需作用

2023-03-13 08:4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重點工作之首,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資本市場集資本、勞動力、技術、數據等關鍵要素于一身,具有高效配置資源、合理分配收益的功能,在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方面,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從供給側看,資本市場能夠以分散決策、風險自擔的方式推動資金向創新産業集聚,形成更高效率、更高品質的投入産出關係,幫助企業化融資為投資,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等“卡脖子”環節,進而培育出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企業,提供物美價廉的産品、服務。

  從需求側看,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可以優化投資者收入結構,提高收入增長預期,進而轉化為切實的消費行動。對於擁有14億多人口、每人平均GDP已突破1.2萬美元的我國超大規模市場來説,能夠激發出的消費潛力難以估量。既能培育優質供給,又能增厚買方收益,如此良性迴圈,資本市場擴內需、促消費似乎是理所應當、自然而然的結果。

  願景是美好的,只不過不會自動變為現實。從近年來A股市場表現來看,“經濟晴雨錶”“財富蓄水池”等功能尚未得到盡情施展。比如,雖然我國經濟早于其他主要經濟體實現穩定增長,A股指數卻一直在低位徘徊,與宏觀經濟出現一定背離;儘管我國居民財産性收入比重呈持續上升之勢,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投資者獲得感遠未充分滿足。

  如何讓資本市場在擴內需中大展身手?開源引流、深化改革缺一不可。

  幫助更多優質企業做大做強、轉型升級是重要抓手。要以全面註冊制改革正式啟動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功能,盡可能為更多優質創新創業企業“打開大門”,支援其發行上市、融資發展。同時,加快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更加真實地反映中國資産定價,引導資金向更具創新性的方向高效配置,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促進科技、資本和産業的高水準迴圈。

  擴內需更多強調提高居民收入。銀行存款利息空間有限,投資不動産花費巨大,普通居民難以為繼,資本市場應是提升財産性收入的主渠道。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投資者回報機制,強化上市公司分紅制度,鼓勵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信任。另一方面,要開拓養老金等更多適應家庭財富需求的金融産品,形成穩定的財富效應,讓投資者告別“播下龍種、收穫跳蚤”的投資辛酸。

  加強制度建設也是應有之義。監管部門要遵循資本市場運作規律,將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化資本市場作為長期任務,通過深化改革給予資本市場更多呵護,包括減少稅費負擔、積極引入長期資金、加快培育機構投資者、依法從嚴打擊各類違法違規活動等,通過打地基、扎籬笆,營造一個更加公開、透明、規範、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股市活了,企業好了,投資者收入高了,消費活力自然就會釋放出來。資本市場反映國民經濟發展、促進科技創新、擴大內需的應有作用也會充分施展出來,能夠更好助力中國經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華林)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