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

2023-03-11 12:4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各界看兩會】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

   董鴻儒(全國勞動模范、“最美自然守護者”、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蘇木山林場原場長)

  

  人物素描:楊震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這老漢親眼看見,這句話在我們蘇木山變成了現實!

  蘇木山地處晉蒙冀三省(區)交界處,“山大溝深石頭多,一出門就爬坡”,海拔高、氣候寒冷。20世紀50年代,這里還是一片荒山禿嶺,只在避風背陰處零星生長著幾棵白樺樹。

  1958年,19歲的我帶著兩件“寶貝”——《造林技術》《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來到蘇木山,當起了護林員,從此開始了“造綠行動”。

  蘇木山土地“脾氣”怪。剛開始,我們試種楊樹、樺樹、杏樹、榆樹,竟都長不成。後來,終于發現了合適的樹苗——華北落葉松。1966年秋,我們開始大面積種植落葉松。第二年,小樹抽出新梢,成活率達90%以上。到了1980年,我們在蘇木山造林10萬多畝,成活了8萬多畝,產值3億多元,成功填補了內蒙古西部高寒山區的造林空白。

  就這樣,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寒來暑往,我們林場用幾十年的時間,終于從荒山禿嶺變成了青山林海!

  如今,蘇木山有林地面積20.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4.8%,成為國家級標準生態公益林示范基地。蘇木山自然保護區每年平均可增林木蓄積量1.1萬立方米,森林資源每年在涵養水源、固土、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環境、森林遊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高達上億元。

  綠色是蘇木山林場最大的財富。這幾年,每年有超過10萬名遊客來蘇木山旅遊。“遊在蘇木山,吃住盧家營。”通過銷售土特產、打造鄉村民宿和特色餐飲,山腳下的盧家營村吃上了“綠水青山”帶來的“旅遊飯”,成了“網紅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生態旅遊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現在的蘇木山林場可跟我們那個時候不一樣了,不光全面推行林長制,造林、護林、防火都有規范化的工作流程,防蟲、補植、撫育等護林工作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

  雖然已年過八旬,但我還會時不時回到蘇木山,看看自己曾經長期戰鬥過的地方。我這一輩子就幹了一件事,那就是種樹。如今,這青山越來越綠,林子被後輩們守護得越來越好,周邊的老百姓日子也越過越舒坦。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這一輩子,值了!

    (光明日報記者楊舒採訪整理)

[責任編輯: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