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數實融合”賦能下 交通強國建設再提速

2023-03-09 09:4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每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所制定的發展目標、傳遞的經濟發展信號,都會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出,加快傳統産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水準;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準,支援平臺經濟發展。

  在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看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傳統産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水準”的核心內涵,當然也包括汽車及交通運輸業的數字化轉型。

  近5年來,隨著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及交通運輸業正從傳統工業時代向數字經濟時代邁進,産品形態、用戶需求和産業價值都已發生較大變化。安慶衡認為,數字化轉型是汽車及交通運輸業順應變化、跟上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常態化監管水準、支援平臺經濟發展”的現實基礎。

  伴隨著産業升級,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推動高品質發展,打造數字經濟産業新優勢,已成為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數實融合”推進交通業高品質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而此前制定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曾提出,要強化前沿關鍵科技研發,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和交通行業的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

  近年來,隨著“科技創新”“數字技術”等關鍵詞屢屢被提出,以及新基建的全面鋪開,自動駕駛、智慧網聯、智慧高速、軌道、民航等各領域都呈現出深度“數實融合”的發展態勢。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讓數字經濟全方位、多層次地嵌入經濟社會發展中。

  事實上,得益於一系列政策賦能和技術創新,交通運輸業與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融合速度正持續加快。有分析認為,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的一些子行業在數字交通建設上已走在世界前列,下一步應該按照加快“數實融合”建設來做文章。

  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張柱庭表示,交通、網路、數字三者是並存且互為組成的。在他看來,網路不等於數字,網路是數字中國當中的一個技術。而在物流全程數字化、治理體系現代化與數字化出行方面,有的在落地,有的已經實現,有的還在醞釀中。

  “總體是向前推進的,但不同地區之間、交通領域的不同子行業之間差距很大。這種差距有的是資金問題,有的是技術問題。”張柱庭説。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時代戰略發展高地的重要選擇,數字經濟發展應該著眼于實體經濟。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數實深度融合階段,我們在發展實體經濟時應利用好地方優勢,發展數字産業集群,建立標桿企業,促進實體經濟的高品質轉型和發展。”盤和林説。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這些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未來,我國交通出行場景將會深度實現數字化,構築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

  關於交通運輸與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深度融合的思考,張柱庭直言,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務)作為其中的一個新途徑,政策上應該進行鼓勵。

  據了解,MaaS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14年的芬蘭赫爾辛基歐盟智慧交通系統大會上,隨後迅速成為交通領域的熱門議題。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MaaS已被廣泛認為是未來城市交通變革的重要探索方向。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認為,科技對於交通的改變,主要分兩部分:一是讓整個系統運作得更加高效,緩解交通擁堵,讓成本更低;二是面向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感受,改善了老百姓的出行。智慧交通作為“數實融合”的典型場景,既是技術創新應用的聚集地,也是民生幸福感的重要支撐。

  “科技要讓出行的每一個環節改變的更多,但是大交通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大家更需要無縫銜接的全鏈條一體化出行服務。”程世東説。

  以聚合模式連接全類生態

  根據交通強國的建設要求,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到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強國,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作為一項長期國家戰略,交通強國的建設也採取了分步驟、試點推進的模式。

  在推進過程中,地方、企業、高校等廣泛參與,推動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其中,阿里巴巴、百度、華為等網際網路科技企業都在發揮技術優勢,推動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助力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發展。

  如何打造一體化的出行服務平臺?高德地圖給出的答案是推行聚合模式。通過聚合模式,一體化的出行服務將大大拓展生態的連結深度和出行的廣度。

  傳統交通運輸行業如何在數字時代發揮所長,是推進“數實融合”的關鍵。傳統交通運輸企業就像老師傅,有運輸組織、車輛和司機管理、安全生産等專業能力,在交通産業中專業耕耘,但卻迫切需要數字化升級。擅長運用數字化新技能的新晉者就像代表著出行新勢力的新師傅。

  高德集團董事長俞永福認為,交通産業的“數實融合”有3條路:出行新勢力使用新技能,成了新師傅;老師傅投入長時間自學新技能;老師傅通過與有數字化技術的企業合作,快速掌握新技能,搭檔形成新組合。

  “‘數實融合’更好的選擇可能是第三條路,老師傅搭檔新技能夥伴,‘數實融合’之路才能走得更快更遠。”俞永福説。

  為此,高德地圖將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建設列為2023年一號工程,堅持聚合模式,面向交通出行的全品類服務和全域企業開放地圖導航、技術服務、平臺流量等能力。

  據了解,該平臺是高德地圖參與交通強國試點建設工作的階段成果。2021年,交通強國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專項試點工作獲批。其中,高德地圖作為試點單位,與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一起承擔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服務便捷化的試點任務,成為第一批參與交通強國示範建設的網際網路平臺企業。

  目前,高德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已通過聚合模式,接入了城市出行和城際出行的全品類服務,包括公交地鐵、計程車、網約車、騎步行、摩托車等城市出行服務,火車、客運、飛機等城際出行服務,以及充電、加油等配套服務。用戶可以查詢實時交通資訊、規劃出行路線,也可以使用導航、打車、共用單車等服務,還可以直接購買火車票、飛機票等。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高德地圖就在共用出行業務首創聚合模式,與傳統交通運輸企業、巡遊出租汽車企業等合作,在行業下行週期中,幫助他們實現了數字化升級,找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據高德數據顯示,聚合模式下,提供打車服務的生態夥伴近三年單量複合增速超過100%,已有超100家合作網約車平臺月峰值單量超10萬。

  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告訴記者,高德地圖以科技平臺能力與老師傅搭檔,是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模式。在聚合模式當中,深耕各類出行服務的老師傅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得到定制化的新技能方案。

  “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的成功依賴深度聚合,聚合的終局一定是一體化出行服務。”俞永福提到,一體化出行服務平臺把多種出行方式深度融合,為用戶提供了一站式出行入口,減少出行門檻,同時讓提供出行服務的生態進行深度融合,帶動生態共贏,這是聚合模式的重要意義。

  多方共贏打造可持續發展模式

  據了解,在北京的MaaS模式中,政企聯動被認為是資訊共用、數字化落地的關鍵。

  以早高峰搭乘公交通勤為例,過去人們平均需要提前15-20分鐘出門,趕到公交站等待公交車。但如今,人們只需在出門前通過高德地圖查詢北京MaaS提供的實時公交資訊,平均提前5分鐘出門就能趕上公交車到站。此外,人們還能通過MaaS查詢北京地鐵各線路車廂內的擁擠程度,從而合理規劃出行時間,實現錯峰出行。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科技處處長葛昱認為,MaaS建設離不開多方合作。“離開了多方共贏的模式,MaaS很難做到可持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讓MaaS模式與碳普惠深度結合,為交通業“數實融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2020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與高德地圖攜手,基於北京MaaS平臺推出了國內首個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措施。北京市民採用公交、地鐵、自行車、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出行時,利用App進行路徑規劃及導航,出行結束後即可獲得對應的碳能量。

  2021年,當該模式積累的碳減排量達到一定規模後,高德地圖與相關方迅速達成合作,實現全球首筆綠色出行碳普惠減排交易,並將所獲收益全部返還給用戶。

  “接下來,還是要在共贏模式上持續下功夫。要統籌政府、企業、用戶各方的利益,向公眾提供優質出行服務,構建一個以提升綠色出行比例為目標,以平臺企業為主體,行業企業共同參與、政府引導監管、利益分配合理、多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從而真正引導交通行業數字發展,實現‘數實融合’。”葛昱總結説。

  從智慧高鐵到自動駕駛汽車,從智慧港口到MaaS模式與碳普惠……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交通運輸業正在與各種新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有人説,即便是看似簡單的個人日常出行場景,在資訊共用、數字化的推動下,在“數實融合”的賦能之下,也會發生質變,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志遠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