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會數説中國丨十組數據看開局之年中國發展

2023-03-06 09:0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題:十組數據看開局之年中國發展

  新華社記者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中國經濟怎樣穩中求進?如何更好推進高品質發展?

  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和提請審查的計劃報告、預算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發展預期目標和任務。記者採訪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從10組數據看2023年中國發展走向。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5%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GDP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

  根據計劃報告,設定這一目標,主要考慮是黨的二十大明確到2035年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必須在提高品質效益基礎上長期保持合理經濟增長。5%左右的增速也同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潛力相適應。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強調,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好轉。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委員表示,必須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保持經濟增速處在合理區間,最終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國上下共同奮鬥。要看到,外部挑戰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因素,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

  遼寧大學校長余淼傑代表説,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品質發展合力。從年初經濟運作態勢看,社會生産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積聚增強,經過共同努力,有能力達到今年經濟增速預期水準。

  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安排,2023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和重要目標。5年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270多萬人,即便在去年諸多超預期因素衝擊下,仍然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年度目標任務。

  代表委員們認為,今年隨著經濟運作整體好轉,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但還應看到,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尤其是2023屆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招工難、就業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穩就業,關鍵是要穩企業。要繼續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穩崗擴崗傾斜支援,推動政策精準落實、高效直達,更好提振各類經營主體發展信心。”安徽省滁州市市長吳勁代表説。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物價穩定,對經濟運作十分關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今年物價調控目標與近幾年保持基本一致,留有一定餘地,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有利於增進做好保供穩價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委員説。

  去年以來,全球通脹居高不下,我國精準把握政策保供穩價力度,物價始終運作在合理區間。受輸入性通脹、翹尾等因素影響,今年物價上漲壓力仍然存在。

  金李委員説,從供給基本面看,我國糧食生産連續豐收,生豬産能合理充裕,工業和服務業市場供給充足,物價不存在大幅上漲的基礎。但針對可能出現的通脹壓力,應提前做好部署,尤其要強化對國際油氣、糧食等價格異常波動預警,提升價格調控能力和水準,切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糧食産量——1.3萬億斤以上

  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我國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的第一項重點任務,就是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我國糧食産量已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高平臺上,繼續增産的難度逐年增大。

  “關鍵是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在保證18億畝耕地紅線的基礎上,加強生物育種技術研發,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甘肅農業大學教授柴守璽委員説。

  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代表看來,規模化生産和經營對糧食增産至關重要。“要著力培養造就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提高種糧收益,調動鄉親們種糧積極性。”他説。

  端牢中國飯碗,既要著眼平時也要未雨綢繆。金李委員説,要增強應急保供能力,提升統籌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能力,增強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全球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赤字率——3%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根據預算報告,今年赤字率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全國財政赤字38800億元,比上年增加5100億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委員表示,在超預期因素衝擊下,需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促進實際經濟增速向潛在增長率水準回歸。提高赤字率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體現之一。

  據分析,赤字率控制在3%左右,保持了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但又讓財政風險可控。

  預算報告指出,今年將加強財政資金統籌,優化組合財政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強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275130億元、增長5.6%。

  劉尚希委員説,今年要進一步完善優化相關政策,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針對性;通過深化改革,更大發揮政策效用。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

  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作面臨的突出矛盾。“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今年新增地方債規模維持較高水準,進一步增強了地方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吳勁代表説。

  金李委員表示,各地要嚴格落實“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寧缺毋濫;進一步提高項目儲備品質,優先支援成熟度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避免資金閒置或低效使用的情形。

  計劃報告提出,注重加強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有效銜接。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的投入,積極支援科技攻關、鄉村振興、區域重大戰略、教育、基本民生、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代表説,今年專項債將在重點支援現有11個領域項目建設基礎上,適量擴大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持續加力重點項目建設,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有效支援高品質發展。

  單位GDP能耗——降低2%左右

  根據計劃報告,今年單位GDP能耗目標為降低2%左右。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環節。5年來,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8.1%。

  計劃報告説,隨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工業和居民用能將保持剛性增長,為體現對節能工作的引導約束,並考慮到“十四五”統籌考核的要求,將單位GDP能耗目標設定為降低2%左右。

  能源行業碳排放佔全社會總量的80%以上,是最大的碳排放源。低碳發展,能源是主戰場。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尤為關鍵。要提升能源技術水準,深入推進能源結構轉型,持續增強能源供給能力,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韓保江委員説。

  産業基礎再造和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資金——133億元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安排産業基礎再造和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資金133億元、增加44億元,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伊彤代表説,産業基礎關係到産業發展自主可控水準、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事關産業高品質發展。今年增加專項資金安排金額,著力支援整合電路等關鍵産業發展,體現了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決心。

  “下一步,應繼續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專項資金,發揮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提高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效率。”伊彤説。

  預算報告還指出,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和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持續攻關新能源、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領域,努力在新一輪産業變革中打造全球領先優勢,是科技型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代表説。

  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750億元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進一步增加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規模,安排1750億元、增加100億元。其中,用於産業發展的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佔比力爭提高到60%以上。

  鄉村振興,産業振興是重中之重。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鳳香代表説,有了更多財政資金“補給”,下一步就是要落實好相關産業幫扶政策,推動農業産業提質增效,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土特産’可以做成大文章。”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代表説,“要緊緊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因地制宜選準産業發展的突破口,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讓鄉村更宜居宜業。”

  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超10萬億元

  預算報告指出,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超10萬億元,達100625億元,增長3.6%。此外,一次性安排支援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專項轉移支付5000億元。

  “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再創近年新高,體現了國家財力下沉的力度之大,有助於保基層政府運轉,也能有效均衡地區間財力差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重慶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姜國傑代表説。

  根據預算報告,轉移支付的資金主要用於保障地方日常運轉,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引導地方幹事創業等。如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提高和改善民生、生態環保、穩投資促消費等。

  “更多的‘真金白銀’下沉基層,我們落實國家各項政策部署有了更雄厚的‘資本’。”姜國傑代表説,重慶將向績效要空間,加速促進數字賦能,縱深推進財會監督,不斷優化支出結構,確保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 。(記者魏玉坤、鄒多為、申鋮、高亢、陳諾)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