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

2023-02-17 08:3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國家的繁榮、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強調“每當辭舊迎新,總會念及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倍增前行信心”。新時代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賡續民族精神,在中華大地上構築起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大廈。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前進道路上,我們要賡續民族精神、涵養浩然之氣,奮力創造新的時代輝煌、鑄就新的歷史偉業。

  ——編 者

  賡續民族精神的偉大時代(人民觀察)

  高 翔

  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指出:“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民族精神,體現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演變中涵養而成的基本價值,是牢固而持久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遠流長、歷久不衰,始終是我們堅定前行的精神動力,是不屈不撓、英勇奮鬥的精神支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未來,我們要更加珍惜民族精神的歷史傳承。

  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民族精神從來都是民族文化的靈魂與精髓。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創造了綿延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孕育出以愛國主義、自強不息、民為邦本、革故鼎新、天下為公等為內容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而不懈奮鬥。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標識。愛國主義精神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在歷史長河中,民族精神世代相傳。從屈原、岳飛、文天祥、史可法到林則徐、趙一曼、黃繼光,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國家赴湯蹈火,為民族舍生取義。“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至今仍是維繫、激勵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動力。《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古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從大禹治水到抗日戰爭、抗美援朝,任何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擋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自強不息始終支撐著中華民族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民為邦本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立場。《尚書》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説法。此後,這一學説不斷豐富、發展,演變成民本思想。其最核心的理念是突出民眾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對歷代國家治理的影響至為深遠,世代相傳、歷久彌新。

  革故鼎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邏輯。與時俱進、因時適變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寶貴精神品格。《周易》中已有“變易”的思想。《漢書禮樂志》載:“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創新求變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動力。

  天下為公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理想目標。中華民族是滿懷理想、憧憬未來的民族,中華文明的形成經歷了從“滿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體”的發展過程。在處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關係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民胞物與、協和萬邦、親仁善鄰、海納百川、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飽含“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理想情懷。

  偉大民族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品格和氣魄,是中華民族須臾不可或缺的精神基因和思想資源,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一直堅定前行在自己的歷史大道上的底氣和動力。

  新時代十年民族精神大廈巍然聳立

  偉大鬥爭需要偉大民族精神,偉大民族精神鑄就偉大夢想。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産黨人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始終高度重視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始終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發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活力,不斷賦予民族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把民族精神融入中國共産黨人的價值理想,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滋養自己,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麼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賦予其更為豐富的時代內涵。在一百多年的奮鬥中,我們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北京冬奧精神……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堅定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産黨人艱苦奮鬥、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構築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大廈。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對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正是在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中,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既極大豐富和提升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極大充實和發展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于傳承中開新域、于守正中譜新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資源、思想指引和文化滋養。正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中華民族的活力、潛力、創造力不斷被激發出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中華文明日益繁榮昌盛。在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中,我們黨和國家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大廈巍然聳立。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偉大時代創造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時代。李大釗曾説:“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更加需要賡續民族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把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積澱的團結奮鬥精神轉化為萬眾一心的強大力量,凝聚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薄力量。

  更加注重弘揚偉大創造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中國人民依靠創造精神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創造精神走向未來。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更加需要大力弘揚偉大創造精神,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不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更加注重弘揚偉大奮鬥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於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就越需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更加需要發揚“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全力辦好自己的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更加注重弘揚偉大團結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幹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實踐反覆證明,只要全黨步調一致、團結統一,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全國人民大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就能無堅不摧,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和強大敵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更加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

  更加注重弘揚偉大夢想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偉大夢想是人們的奮鬥目標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勵人們奮力前行的強大動力。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夙願、共同期盼。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入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越是有困難,越需要偉大夢想精神照亮民族復興的征途;越是有挑戰,越需要偉大夢想精神指引民族復興的航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更加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始終發揚偉大夢想精神,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今天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宏偉壯闊的歷史時代。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中,矢志不渝賡續偉大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保護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脈(觀察者説)

  徐建飛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賡續民族精神,是新時代的鮮明特徵,為我們在新征程上不斷奪取新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文化傳統、思想品格、道德規範、價值觀念、心理狀態等的綜合反映,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整體精神狀態與精神風貌,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一個國家不斷進步、永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精神之所以連綿不絕、代代相傳、歷久彌新,是因為其有著深厚的歷史土壤和文化根脈。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集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于一體的文化瑰寶,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命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和寶貴財富,也是民族精神形成和發展的根脈所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和滋養著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核和思想精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産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來源。中華民族崇尚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精神、“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精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精神等,無不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特質和價值追求,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標識。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這與新時代我們黨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密切相關。

  賡續民族精神,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新時代新征程,賡續民族精神要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潤化滋養功能,我們要闡發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從中汲取思想精華。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與歷史承續、與時代同頻、與國家共振、與人民共情、與未來互通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構築中華民族精神大廈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面向未來,我們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保護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增強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在賡續民族精神中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鬥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

  賡續民族精神的內在要求

  不斷涵養浩然之氣(適勢求是)

  趙淑梅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崇高的精神。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每當辭舊迎新,總會念及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倍增前行信心。”涵養浩然之氣是賡續民族精神的內在要求。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希望和挑戰並存。我們要堅定信心、頑強拼搏,讓浩然之氣充盈全社會,用實幹創造美好未來。

  浩然之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孟子有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涵養浩然之氣,是古人加強修養的重要要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浩氣長存,正氣磅薄。浩然之氣,是將高尚的道義原則內化為個人的道德品質,進而形成宏大、剛直、正義的精神狀態。擁有浩然之氣的人,不管處境如何,都會堅持理想不變、志向不變、原則不變,行為國為民之大道。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發展,浩然之氣成為支撐中華民族接續奮進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僅包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堅持理想、淡泊名利的高尚追求,不徇私情、剛正不阿的廉潔品質,而且匯集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和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前行的道路並不平坦,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甚至驚濤駭浪。我們要從中華傳統美德和黨的優良傳統中汲取養分,提升思想境界,涵養浩然之氣,不斷開闊眼界心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中國共産黨人賦予浩然之氣新的內涵。回顧我們黨一百多年的奮鬥史,無論敵人如何強大、道路如何艱險、挑戰如何嚴峻,中國共産黨人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浩然之氣,帶領中國人民勇毅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浩然之氣。比如,堅持共産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堅持真理、發展真理,勇於修正錯誤,勇於自我革命;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勇於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等等。這些寶貴精神品格不僅為中華民族的浩然之氣注入了新的內涵,而且使其不再僅僅體現為個人的精神狀態,更體現為一個先進政黨的精神狀態。新時代十年,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攻克了一個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險阻,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賡續了民族精神,彰顯了浩然之氣。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奮鬥實踐中繼承和弘揚的浩然之氣,既是黨的性質宗旨的生動體現,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為我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奮進新征程必須涵養浩然之氣。作為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浩然之氣不僅表現在生死關頭、重大考驗之時,也表現在日常的具體工作之中;不僅是對黨員幹部的品格要求,也是培育良好社會風氣的應有之義。新時代新征程,增強全黨全社會戰勝前進道路上困難和挑戰的信心,必須涵養浩然之氣。對於廣大黨員幹部而言,涵養浩然之氣,就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加強理論武裝,以理論上的清醒保證政治上的堅定,始終堅守崇高理想;樹牢群眾觀點,始終保持對人民的熱愛,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聯繫服務群眾的實踐中淬煉黨性、提升道德。廣大黨員幹部要自覺搜尋自身在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上的不足,不斷涵養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敢於擔當、勇於鬥爭、廉潔奉獻等浩然之氣。同時,要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引導人們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共同培育良好社會風氣,把涵養浩然之氣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人們生産生活各方面。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17日 第 09 版)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