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3-01-25 15:4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9日發佈《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實踐與成效,分享中國綠色發展經驗。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布希巴表示,中國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的理念、行動和貢獻值得稱讚,更值得各國借鑒學習。庫布其沙漠治理就是全球荒漠化防治與土地可持續管理領域的成功實踐。“借鑒中方綠色發展模式,我們在摩洛哥沙漠綠洲中設立非中鹽水農業示範農場,希望能夠為當地減貧與發展帶來希望。”

  歐盟中國貿易協會執行主任格溫松克説:“中國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清潔能源等諸多領域成為引領者,不僅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實現綠色轉型、推動綠色合作提供了難得機遇,更為全球綠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她表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並採取切實行動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了強勁動力。

  “中國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非洲碳交易所董事韋斯利道格拉斯曾多次赴華考察碳交易市場建設經驗。在他看來,白皮書不僅是一份中國堅持綠色發展之路的宣言,也是中國多年來推進綠色發展的經驗總結,國際社會應參考並借鑒其中的中國經驗與智慧。“中國始終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近年來中國持續加大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提出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理念並帶頭實施,體現出負責任大國擔當。”

  柬埔寨環境部副秘書長索瑪麗佔去年參加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傾聽了中方提出的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主張和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舉措。她表示,中國在綠色經濟、清潔能源、環境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為全球綠色發展帶來信心。

  泰國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表示,白皮書的發佈體現了中國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的決心。“泰國各界期待持續推進泰中合作。泰中兩國在環境保護、生態恢復和發展綠色經濟領域有很大合作空間。”

  “中國的綠色發展既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俄羅斯財政部財政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謝爾蓋薩文斯基表示,中國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了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累計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8億噸,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以實際行動有力地推進全球減碳的進程,值得國際社會稱讚。

  多次到訪中國的肯亞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長彼得卡格萬加對中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深有感觸。他表示,中國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推動綠色生産生活方式,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讓我真正理解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在發展和環境可持續性之間尋找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本報北京、迪拜、約翰內斯堡、曼谷、莫斯科1月24日電 記者劉融、張朋輝、黃煒鑫、管克江、鄒松、趙益普、隋鑫)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