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湖南芷江:半裏廊橋半裏市 風雨橋上年味濃

2023-01-23 21:42:00
來源:人民網-社會頻道
字號

  新春之際,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這座小縣城年味正濃,尤其是現今中國最大的風雨橋——龍津風雨橋上,人來人往。

  風雨橋,是侗族建築“三寶”之一。芷江,作為以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龍津風雨橋是其地標性建築之一,當地的百姓喜歡聚集在此唱歌、跳舞,歡度春節。

  資料顯示,龍津風雨橋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歷經風雨,幾經圯毀,多次修復,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是商賈遊客往來雲集繁華之地,史稱“三楚西南第一橋”。

  大年初二,芷江下起了小雨。煙雨迷蒙中,龍津風雨橋“若晴虹將飲,似遊龍浮水”,橫貫東西兩岸,氣勢恢弘。深藍色的琉璃瓦、6組金黃色的雙龍搶寶、獸頭和飛檐翹角等,處處展現著侗族建築藝術的精妙。

  春節期間,在龍津風雨橋頭,有舞龍、侗族大歌等表演,過年氣氛十足。橋上還設有休息處,是當地百姓喜愛的乘涼休閒之地。一位正在橋上休憩的老人説:“龍津風雨橋是芷江百姓心中的一個象徵。侗族人民喜歡唱歌,常常自發組織到這裡來唱山歌。”

  走進龍津風雨橋,頭頂上那些縱橫交錯、眼花繚亂的木梁,無一釘一鉚,不禁令人感嘆侗族人民高超的木構建築技藝。

  讓遊客們印象深刻的,是“半裏廊橋半裏市”的人間煙火氣。龍津風雨橋兩側廂房式商鋪雲集,有賣蘿蔔、泡菜等當地特色美食的,也有賣玩具、電子産品的,還有賣衣服鞋子、箱包的等等。

  楊女士是芷江民俗工藝店的店長,她是侗族人,在龍津風雨橋上賣民俗物品有十多年了,在她的小店裏有民族服裝、特色首飾、繡花鞋等,過年這些天,店裏的生意紅火。“我在橋上做生意,春節期間結婚的人多,有很多人來買民俗婚慶用品,還有人來買年貨,過個熱熱鬧鬧的年。”楊女士説,龍津風雨橋一直守護著芷江的百姓,她也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