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非遺有新人 | 吳靈姝:草木本心 布上青花

2023-01-10 16:09:00
來源:荔枝新聞
字號

  【開欄語】

  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即日起,荔枝新聞推出雙語微紀錄片《非遺有新人》第二季,追尋千年文脈的足跡,講述薪火相傳的故事,感知國潮風起的澎湃,讓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閃耀全世界。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不同於錦緞的華貴明艷,藍印花布自有一份沉靜清雅的美好,素樸明凈的意蘊,凝結的是百姓的生活嚮往,承載的滿是民風民俗的溫情。張仃讚其“有一種清新之氣,自由之氣,欣欣向榮之氣”。

  南通濱江臨海,素來盛産棉花。時至明清,又逢藍草遍植崇川福地,染坊遍佈鄉間集鎮。藍印花布在此得以繁盛,形成了“衣被天下數百年”的景象。歷經歲月沉浮,藍印花布雖盛況難再,卻依然在這裡代代傳承下來,南通也被稱為“中國藍印花布之鄉”。吳靈姝就在這裡長大,如今也從父親手中接過了傳承藍印花布技藝的接力棒。

  藍白之韻,人生底色

  土生土長的南通姑娘吳靈姝,從小便浸染在這質樸素雅、藍白交織的世界之中。對於小靈姝來説,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奶奶演示紡紗織布的嫺熟手法和父親終日圍著藍印花布的忙碌身影。

  父親吳元新自16歲進入印染廠工作開始,就與藍印花布正式結緣,在守護藍印花布的道路上行且愈堅。1996年,吳元新更是辭去工作,一頭扎入藍印花布博物館的創建之中。這是一條搶救藍印花布的艱辛道路,同時間賽跑的吳元新很難抽出時間好好陪伴女兒。小靈姝對此很是不解與委屈,藍印花布都在生活中被淘汰了,為什麼父親卻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它呢?藍印花布難道是父親的兒子嗎?

  “藍印花布不是我的兒子,是你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它最大,你懂嗎?”這是父親的回答。儘管似懂非懂,但吳靈姝卻是深深地記住了這句話。大抵在這時,小小的藍白花種已悄然撒進吳靈姝心間,只待日後破土開花。

  “其實,藍印花布對於那時的我來説是熟悉而陌生的。”吳靈姝坦言幼時並未系統學習藍印花布技藝。但在父親的引導下,吳靈姝從小就培養出了對繪畫的興趣,練就了紮實的技能。這也為吳靈姝日後學習藍印花布技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布上青花的靈動綻放積澱了養分,為靛藍人生的自由起舞積蓄了力量。

  大學時期,吳靈姝學習的是設計專業,心中的藍白花種在滋養中破土。吳靈姝有更多機會去了解傳統文化與工藝,也愈加體會到藍印花布的魅力。大三在韓國建國大學交換時,吳靈姝在圖書館翻閱傳統印染的書籍,藍印花布的介紹躍入眼前。剎那間,自豪、激動與喜悅交織,吳靈姝在第一時間給父親打電話分享。這一次與藍印花布在異國他鄉的遇見,更讓吳靈姝清晰看見藍印花布的價值。

  在北京上學的吳靈姝最初曾考慮留在北京,首都天地廣闊,亦能為藍印花布的傳揚做貢獻。但得知女兒這一想法的吳元新,很是憂心:如果深受家學陶冶的女兒不能潛心傳習藍印花布技藝,這一門技藝恐難有後繼。吳元新遂求援于馮驥才、韓美林等大家。受到各位名家的真誠鼓勵,更深感父親多年堅持的不易,吳靈姝在完成研究生學業後,最終做出了回到南通,跟隨父親從頭學習藍印花布技藝的決定。

  布上青花,清麗綻放

  藍印花布技藝主要分為刻板、刮漿、染色、刮灰、晾曬五個步驟。刻板即以刀為筆,將紋樣刻于紙板,講究筆斷意連,以鏤空標記白色花型。其後,將刻好的花板附在白布上,防染漿從紙板上刮過,鏤空處的布面便貼上一層防染漿,在染色時方能不被上色。染完晾幹後再以圓口菜刀刮去防染漿,白色花型顯露。最後經過清洗晾曬,洗去浮色,一塊雅致的藍印花布才算是製成。

  對於從小就在染坊中長大的吳靈姝來説,這些工藝似乎該是趁手的。但其中的不易只有真正上手了才能體味,當中的門道,只有練出了手感才能窺見。比如,刮漿時將防染漿抹在紙板上,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剛開始練習的吳靈姝卻是不得其法,刮壞了不少紙板,既心痛又心急。破解之法何在?唯有勤練與堅持。

  耐住寂寞,不怕受挫,戰勝放棄的念頭,才能熬過日復一日反覆練習的枯燥。歷經手腫、起泡、出血等修煉之苦,走完三年多的磨練,全流程的技藝方能稱得上合格,方能算是真正推開了藍印花布精湛技藝的大門。而入門後的探秘是終身的修行。“這是一直在路上的過程,藍印花布的歷史那麼長,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吳靈姝説道,帶笑的眼中流露著堅定。

  也是在日日研習中,吳靈姝愈加感受到藍印花布的獨特韻味。藍印花布紋樣的鮮活正是源於手工,這是機器無法達到的。手工刻板的每一次下刀,都是匠人“鑄魂”的一步。同樣的花紋,不同人刻出來的氣質並不統一,同一人每一次的呈現也不盡相同,細微處的調整皆為匠人情思的寫照。再言冰裂紋,其千變萬化的美亦是在手工操作中形成。刮漿後,防染漿在陰幹的過程中自然形成裂紋,染液便在染色時隨著裂縫滲入,生出美麗冰紋。每一份冰紋都可謂獨一無二,堪稱藍印花布的靈魂。

  初心不忘,銳意出新

  在打磨技藝的同時,吳靈姝也在積極尋求創新,期望讓藍印花布再次走進人們的生活中,讓現代人感受藍印花布的美好。顏色上,不囿于藍白兩色,通過改變暈染次數,豐富了由淺到深的色系。材質的改變則是另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在輕薄的真絲、厚重的羊絨等材質上的探索均有成功,打造的創新産品也贏得了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對於吳靈姝的創新,吳元新在讚賞的同時,更為操心的是拉住傳統的這根“風箏線”。“我就像放風箏一樣,我要把傳統的這根線拉住了。這樣,無論女兒怎樣在時尚與現代中放飛,都不會丟了根。”

  父親的殷殷教誨,吳靈姝記得真切,亦有自己的思考。刻了花板,用上黃豆粉、石灰粉等去刮漿,再用藍草染色,便是藍印花布了嗎?傳承人該堅守的不止是手工的外在形貌,更為重要的守住藍印花布的神韻與精髓。點線面結合是藍印花布的特色,如何將點線面通過排列、節奏、韻律等手法做好組合,展現東方之美,是吳靈姝樂於鑽研與堅持探索的方向。“傳承人先把技藝守好,才能去創新,這樣的創新才有意義,這樣的創新才不離本心。”

  青出於藍,芳芽又生

  傳承之路不止是守藝與創新,更有藍印花布的收集、保護與研究,各地傳承人群的培養,藍印花布文化遺産的宣傳與發揚……這條長路,吳靈姝是同家人相伴而行的。95歲的祖母演示起紡紗織布依然嫺熟,父親更是一路前進的嚴師益友。在家庭氛圍的感染下,丈夫倪沈鍵放棄金融工作,毅然加入到藍印花布的傳承中,同吳靈姝相攜相助。隨著兩名女兒的出生,藍印花布的守護更添新生力量。

  “兩個女兒的名字是文化學者馮驥才先生起的,一個叫抒染,一個叫美印,既是抒發對祖國美麗印染大業的情感,也是對她們的美好寄託。”今年正值虎年,吳靈姝的大女兒刻了老虎紙板。這一紋樣也受到許多小朋友的喜愛,他們紛紛用這一紙板,做了老虎紋樣的藍印花布方巾。新的藍白花種已在更廣闊的天地間播撒、生長。

  (本期編導/姜弘毅 張紫珺 文稿/張紫珺 攝像/李慧 彭超 剪輯/李姍)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