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織牢織密:中國全力構築民生保障網

2023-01-01 09:3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題:織牢織密:中國全力構築民生保障網

  新華社記者

  江蘇泰州的膽囊惡性腫瘤患者周雨(化名)去年12月迎來一場意料之外的“及時雨”——一個化療療程用藥花費從約2640元降到約480元。

  “負擔明顯減輕了。”周雨是第五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的受益者。

  從2019年起,“4+7”11個城市集採藥品試點擴圍至全國,中國拉開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的序幕,加快破解藥價虛高、以藥養醫等問題。至今已組織開展7批藥品集採,中選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心臟支架、人工關節集採平均降價超過80%,累計節約費用3000億元左右。

  周雨在手術後需用藥物維持化療。藥品集採後,藥價大幅降低,按4至6個療程計算,化療費用可減少1萬元左右。

  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副司長李淑春認為,集採有力地促進了藥品和耗材價格回歸合理水準。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中國共産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時代十年的生動實踐。

  從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到部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從明確建設健康中國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到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一項項重大舉措接連實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得到生動詮釋。

  “中國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民生保障網得到不斷鞏固加強。”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楊竺松説。

  十年來,中國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74.8歲增長到78.2歲,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累計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5501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

  就業,是民生之本。中國長期將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創新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就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最近幾年受疫情衝擊,就業面臨較大壓力。中國持續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完善減負紓困政策,紮實推進穩就業任務。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45萬人,提前完成1100萬人的全年目標任務。

  24歲的邢威今年從太原理工大學本科畢業後,入職無錫深南電路有限公司。這份專業對口的電路工程師的工作令他非常滿意。“能順利拿到心儀的工作機會,離不開學校提供的培訓。”他説。

  太原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就業指導科科長梁婧説,學校舉辦跟求職相關的講座、培訓、簡歷大賽、“我的求職路”徵文大賽等,學生可根據所需自由參加。“這些活動注重實用性,通過互動、體驗,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信心。”

  抓就業,歸根結底要靠培育企業、發展企業。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降低失業、工傷社會保險費率,發放穩崗返還、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一次性擴崗補助等政策,共為企業減負超過2800億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

  專家建議,基於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應該重點從完善分配製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破除城鄉二元治理結構等方面補足民生短板。

  不久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退休後能夠再多一份收入,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採接續採購、發佈事關食品接觸容器安全的3項國家標準,在全國組織開展老年營養改善行動,啟動“2023屆高校畢業生校園招聘月”系列活動促進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從五方面支援農民工及脫貧人口就業創業,出臺支援居民換購住房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近期,中國重點民生領域紛紛出臺政策加速織牢織密民生保障網。

  在山東淄博,政府共調配6.8萬個“愛心防疫包”,由各區縣社區根據摸排情況發放;在福建福州,首批1萬個裝有退熱藥、抗原檢測試劑等物資的“健康包”,免費發放給居家治療的市民;在廣東深圳,一些核酸採樣亭變成“發熱診室”,社區居民就醫便利性有所提高……面對新冠疫情,各地區各部門正在積極解決民眾就醫用藥問題。

  “不斷將眼下問題解決好,是為實現遠景目標做準備和鋪墊。”楊竺松説,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遵循,經濟發展是推動民生改善的第一動力,中國正在逐步加大民生投入。

  已是隆冬,山西省左權縣最低氣溫已降到零下,居民張志華的家裏卻暖意融融。

  “政府把老百姓的冷暖當作民生保障大事來抓,今年提前10天供暖,而且供暖費也不高,一平方米才15元。”他説。

  左權縣位於太行山區,常年氣溫比周邊縣低。冬季正常供暖時間從11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持續5個月。考慮到今年同期氣溫低於往年,左權縣政府綜合研判後,決定提前供暖10天、延後停暖10天,多出來的這20天供暖費由政府買單。

  石家莊提前5天供熱、蘭州新區提前10天啟動供暖……面對提前到來的寒冬,不少地方採暖延長期不向市民加收供熱費,“供暖福利”溫暖著千家萬戶。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主要目標任務中,民生是重要方面,如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産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明顯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等。

  “黨的二十大報告部署的民生新舉措、描繪的民生新圖景,是中國政府對民生持續改善的信心和承諾。隨著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的出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不斷增強。”楊竺松説。(記者周文其、王學濤、楊丁淼、邱冰清)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