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調整查驗和隔離方式 精準防控“不停步”

2022-12-09 08:45: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本報記者 張佳星

  “新十條”優化措施出臺後,各地迅速行動,精準劃定高風險區、優化核酸檢測方案、調整隔離方式,按規定取消查驗核酸證明、健康碼、行程碼等。例如,上海宣佈12月9日起密閉娛樂場所、餐飲服務場所將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

  進一步放開是不是意味著對新冠病毒的傳播不加限制了呢?防控措施的進一步優化如何兼顧正常生活和疫情防控呢?

  “優化措施不是放開,而是在預防新冠病毒進一步傳播的同時,保證有限的醫療資源用於危重患者的治療。”在12月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發佈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防控措施中有一系列辦法降低進一步傳播的風險,也會及時有效地轉診和治療需要治療的人群和重症患者。

  這類場景仍舊是防控重點

  “雖然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明顯減弱,但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的重點人群感染後發生重症的風險較高。”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表示,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場所一旦有傳染源引入,容易發生聚集性疫情,進入這些場所的外來人員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養老院、福利院平時要落實預防性措施,如通風、衛生、工作人員規範佩戴口罩等。”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強調,人員不要聚集和串門、減少流動,盡可能把新冠病毒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除了重點場所,高風險崗位也需開展核酸檢測,包括與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集中隔離場所工作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和普通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醫務人員,以及商超、快遞、外賣等流動性強的人員等。

  此外,經復核確認存在新冠感染,仍要根據現場流調和風險研判結果及時管控。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發現“混管陽性”以後,相關部門會儘快通知到混檢人員,落實就地隔離措施,同時也會儘快安排到府採樣復核,如果到府復核為陽性,要及時落實管控措施,劃定風險區域,做好疫情處置工作。

  這類場景可優化管控

  “進入其他一般場所的人員,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跨區域流動人員,均不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也不需要開展落地檢。”賀青華強調,個人要做好防護,規範佩戴口罩,減少聚集和人際接觸。“新十條”措施還提出,大型企業及一些特定場所可以由當地結合疫情自行確定針對性措施,一些重點企業可以採取“一企一策”“一園一策”進行防控。

  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可以選擇居家隔離或治療。王貴強對居家基本條件做了簡要説明,包括有獨立的房間、良好的通風;如果共用衛生間,要做到很好的消毒處理;居家人群如果獨立居家的話,生活要能夠自理;居家人群一定要做到足不出戶,拒絕各種探訪。

  此外,在因其他疾病到綜合醫院或者專科醫院進行就診時,如果檢測為新冠陽性可在緩衝區得到救治。郭燕紅表示,國家衛健委已經要求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在門診、急診、住院區域設立緩衝區,以保證這部分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的需求。

  那麼如果一個區域內只檢出1例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病例,要對整個單元或者活動地點進行封控嗎?

  王麗萍回應,對僅僅檢出1例的情形應及時研判,如果其工作地、居住地、活動地傳播風險比較低,在及時把密接人員摸排、管控後,研判沒有社區傳播風險,可以不將該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

  “對於住戶較多的單元或樓棟,根據流調和風險研判的情況,可僅僅判定這種樓層或者住戶暴露風險比較高,儘量減少疫情對群眾生活帶來的不便。”王麗萍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