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濟日報評論員:自信自立守正創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③

2022-10-30 16:1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卷帙浩繁的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復興文庫》寫下的序言。我們向著偉大夢想勇毅前行,“復興”成為最激蕩人心的時代強音。

  “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莊嚴宣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澎湃著自信自立的萬丈豪情。

  復興的腳步,寫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與實踐中。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明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選擇,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從曾經的“現代化的遲到國”躍升成為當下的“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實驗室”,充分證明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高遠視野和科學判斷——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我們向著人口規模巨大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不斷邁進,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也讓中華民族再次行進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前列。

  揆諸人類歷史,一個國家積貧積弱之時與發展振興之時,往往是面臨壓力最大的時期。今天的中國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前行的每一步都是知重負重的艱難登攀,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當此之時,尤需自信自立、守正創新,把歷史經驗給予的啟示,化作奪取新的更大勝利的支撐和動力。

  踏上壯闊新征程,肩負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轉化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這是關鍵的領導力量;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堅定的路徑選擇;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是不變的根本立場;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這是澎湃的動力源泉;必須堅持發揚鬥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這是昂揚的精神風貌。

  “我們已經走出一條光明大道,我們要繼續前行。”2035年、本世紀中葉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節點,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心中有目標,腳下有方向,把握好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以堅如磐石的定力、敢戰必勝的信念勇毅前行,我們定會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新的偉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