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高端訪談丨專訪寮國國家主席通倫

2022-10-22 16:50: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關注國際焦點,洞察世界風雲。本期《高端訪談》來到了寮國首都萬象,即將在這裡對話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寮國國家主席通倫西蘇裏。

2021年,中國和寮國建交60週年之際,中老鐵路正式通車。在當天,通倫主席用“夢想成真”來形容這個時刻。如今,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這個“圓夢時刻”給當地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通倫主席對寮國的發展以及中老關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又有哪些新的思考?今天,我們一起在採訪中尋找答案。

 

主持人:通倫主席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説到寮國,可能很多中國的老百姓還沒有來過這兒,但是我們對這個國家並不陌生,因為中老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特別是在兩國建交以來,兩國的關係可以説是乘風破浪、歷久彌堅。所以我們也特別想知道您對於中老關係的評價是什麼?展望未來的話有哪些期待呢?

 

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老中兩國山水相連,更重要的是,兩國自古以來就有兄弟般友好往來的傳統。老中兩國在歷史上各個時期都曾相互幫助,近代兩國各自抗擊外國侵略時也相互扶持。特別是中國共産黨、軍隊和人民對寮國救國事業給予了及時、有效且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幫助。到了寮國國內建設時期,中國黨和政府以及人民始終給予寮國全面的合作和幫助。

 

去年,老中兩國慶祝建交60週年,我們共同回顧了兩國關係從2009年在“四好精神”指引下的長期穩定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到2019年升級為老中、中老命運共同體,所有這些為兩國間牢不可破的朋友、同志、兄弟關係繼續向前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主持人:我聽説您第一次到中國的時候是1970年,當時您是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您當時對於中國的印像是什麼呢?

 

我第一次到中國是前往南寧,去南寧。送寮國學生到老中友誼學校學習,在南寧。1970年以後我又去過中國很多次,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段時間,我們派往中國學習的學生有500多人。

主持人:這麼多呀?您當時才是20多歲的年輕人,您就帶500多個學生,壓力很大嗎?

我是送學生去的老師,在寮國愛國戰線駐河內代表處工作,還很年輕。那時候你還沒有出生吧?我們去的時候,當時寮國正在經歷戰爭,我們不得不把孩子們送到中國,請中國的同志們照顧。

 
正在載入 視頻播放器。
 
 
當前時間 0:00
載入完成: 48.72%
 
 
 
 
 
時長 1:13
 
 
字體尺寸
字體邊緣樣式
字體庫
 
完成
 
 
結束對話窗口

 

 
 
 

視頻播放失敗

建議打開央視新聞觀看

 
 
 
 
 

通倫主席回憶的是一段塵封的往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對寮國發起“秘密戰爭”,對寮國投放了多達200萬噸的炸彈。為支援深陷戰爭泥潭的寮國,中國無償在廣西南寧建設了中老友誼學校。由於成立於1967年,這所學校因此得名“六七”學校。戰火紛飛中,青年時期的通倫作為寮國愛國戰線的一員,將大批寮國孩子護送到中國,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也由此展開。半個世紀過去了,曾經飽受戰爭荼毒的土地上建起了新的鐵路,當年成長于中國的孩子們成了寮國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而中國經過發展也改變了模樣。作為這一切的見證者,通倫感慨萬千。

 
正在載入 視頻播放器。
 
 
當前時間 0:00
載入完成: 4.67%
 
 
 
 
 
時長 12:49
 
 
字體尺寸
字體邊緣樣式
字體庫
 
完成
 
 
結束對話窗口

 

 
 
 

視頻播放失敗

建議打開央視新聞觀看

 
 
 
 
 

主持人:您後來,我聽您的同事説又去過很多很多次中國。您剛剛也提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有哪些變化是讓您覺得特別特別印象深刻的呢?

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國所發生的巨變。首先是經濟穩步發展,其次是國家安全穩定,再有就是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以及在發展中國家的作用大幅提高,中國現在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中流砥柱。

主持人:通倫主席,我們再來談一談中國的發展。今年,中國共産黨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我們知道這次大會對於黨和國家接下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您對於大會的期待是什麼?

 

我想通過您,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轉達寮國人民的密切關注,期待我們兄弟黨——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到來。期待本次大會的成果,因為這次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正是在世界和地區局勢複雜多變之時(召開的)。但與此同時,中國國家穩定、人民生活安定。在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正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我們堅信,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必將取得重大成果,惠及全中國人民,這些成果將成為強大動力,助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主持人:您提到了中國共産黨,提到了習近平主席。我們知道,其實您跟習近平主席的交往密切,有過通話,有過會談。在交往的過程當中,有沒有什麼瞬間或者是經歷讓您印象格外深刻呢?

 

我有件印象深刻的事想講給大家聽,我去上海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當時我和習近平同志以及許多領導人參觀了各種展廳。在逛到高鐵展廳時,我向習近平同志提了個要求,“習近平同志,我想試試開這輛火車,因為不久後寮國也會有火車了,中老鐵路要來了。”他説,“請!請!”

主持人:感覺怎麼樣?緊張嗎?是帶500多個學生去中國緊張,還是駕駛高鐵緊張呢?

這二者無法相比!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最高成就。

主持人:您剛剛提到了您在進博會的時候跟習近平主席有一個很有趣的互動,能再跟我們展開講一下那一次的經歷嗎?

 

我對於那次博覽會印象非常深刻。儘管寮國的展館很小,但是習近平同志也去參觀了。我向他展示了寮國千年古樹茶,他説,“哦,這個茶非常好!”之後生産古樹茶的公司銷量大好,這説明習近平同志所到之處老百姓都非常關注。他是一個很親民的人,關心周圍的一切,他參觀了很多展位,這些都讓我對於當天的訪問、交流以及參觀全世界的展品印象深刻。

主持人:那麼在您的印象當中,習近平主席是一位什麼樣的領導人?

每一次與習近平同志近距離會見,我都對他的友好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友好並不只在交流意見、會談時,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友好。交談中他待人禮貌熱情,尤其是對待志同道合的同志,他都願意將經驗與理論傾囊相授。通過與習近平同志多次的會見、交流、共事,我覺得他是一位信念堅定、具有遠見卓識和非凡能力的領導人。我經常關注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國內與國際上的活動,他有原則、有立場、有堅定信念。借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採訪我的機會,我衷心地祝願習近平同志永遠事事順心如意。

主持人:很多人都説中老關係在寮國“觸碰得到、感受得著”,那就讓我們想到了兩國互利合作的旗艦項目——中老鐵路。在去年年底,您與習近平主席舉行視頻會晤,並且共同出席中老鐵路通車儀式。當時習近平主席説的,鐵路開通之後從昆明到萬象“山不再高、路不再長”。通車之後,有沒有給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給經濟發展帶來一些實實在在的變化呢?

 

就像你説的,我還記得習近平主席在同我一起參加中老鐵路開通儀式時説的話,“鐵路一通,兩國之間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讓我們把這條鐵路當作一條金路、銀路,習近平主席的話令我印象深刻。從我擔任寮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之時,我就開始關注中老鐵路,中老鐵路是我們寮國交通運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此之前,寮國國內從沒有過標準軌鐵路,這是第一條。如今,這條現代化的鐵路已經成為寮國以及寮國人民的驕傲。第二,寮國是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家,這條鐵路將幫助寮國擁有一條通向大海的物流網,便捷地到達區域內其他國家,既方便旅客,也方便貨運。從各個方面促進更多的投資者和遊客到寮國投資和旅遊。第三點,這條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鐵路來自習近平主席的“一帶一路”重要倡議,寮國是這一倡議的支援者和具體實踐者,同時也從這一倡議裏受益很多。我認為,中老鐵路將不會止步于寮國。將來,中老鐵路還將延伸到東盟各國。到那時,中國和寮國的互利共贏關係將取得更大發展。

 

主持人:在中老鐵路整個的建設過程中,您其實到現場視察過很多次,而且還曾經乘坐“瀾滄號”動車。我們特別想知道,當時您坐在車廂內,火車開啟、提速,並且快速駛向遠方,在那個瞬間,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和感受呢?

 

雙方商定將要開始建設中老鐵路後,我每年都要去視察鐵路建設工地三四次,有時是兩三次。中老鐵路正式開通後,我先後三次乘火車到寮國北部省份。第一次去坐大家還非常激動,工作人員還讓我在駕駛室裏和他們一起駕駛火車。現在乘坐中老鐵路的火車我也是深有感慨,寮國也有動車了。

主持人:我剛剛聽您神采奕奕地講中老鐵路,我也對這個鐵路産生了很多的嚮往。明天我跟我的同事,我們會去乘坐中老鐵路,在車上進行一些採訪、拍攝。您去過很多次,您對那兒很熟,我們第一次去。您覺得我們在沿線一定要看的是什麼?不能錯過的風景是什麼呢?

鐵路兩邊的風景十分優美,可惜的是當火車進入長長的隧道後,看不見外面的風光,但這些長長的隧道也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在,越來越多的寮國人民和區域內的民眾想要來體驗一下中老鐵路。很多人很激動,“寮國也有動車了嗎?真的嗎?”“真的!寮國也有動車了!”所以在中老鐵路通車儀式上我説,寮國人民的夢想實現了!

 
正在載入 視頻播放器。
 
 
當前時間 0:00
載入完成: 8.20%
 
 
 
 
 
時長 7:18
 
 
字體尺寸
字體邊緣樣式
字體庫
 
完成
 
 
結束對話窗口

 

 
 
 

視頻播放失敗

建議打開央視新聞觀看

 
 
 
 
 

總臺記者鄒韻:我現在是在中老鐵路“瀾滄號”動車的列車上。在今年2月,通倫主席在乘坐了這趟列車之後表示,希望寮國的700萬人都能夠坐上火車,體會“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那麼車上的乘客他們的乘坐感受怎麼樣?火車又給當地民眾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我們來聽一聽他們的聲音。

 

中老鐵路 寮國乘客:我是第一次坐火車,很激動!

 

中老鐵路 泰國乘客:非常棒!很激動,很有意思,氣氛也特別好,來坐現代化的列車,泰國還沒有呢。

 

總臺記者鄒韻:你們的目的地在哪兒?在哪下車?

中老鐵路 寮國乘客:瑯勃拉邦。

總臺記者鄒韻:你去過那裏嗎?

中老鐵路 寮國乘客:沒有。

總臺記者鄒韻:你專門選擇乘坐動車前往而不是坐大巴,為什麼?

中老鐵路 寮國乘客:因為這是一條新鐵路。

總臺記者鄒韻:所以你們想嘗試一下?

 

中老鐵路 泰國乘客:是的,我們想體驗中國修建的新鐵路。

 

寮國乘客:因為寮國是山區,從前出行會花很長時間。萬象和瑯勃拉邦間坐旅遊大巴、麵包車需要12小時,有了鐵路就方便多了,萬象、瑯勃拉邦間12小時的路程縮短到只要2小時。

 

中老鐵路 寮國乘客:我來過十一二次了,以前沒有坐火車,坐汽車也不是很滿意。現在國家發展了,有了火車,我很喜歡,也很準時。

 

主持人:主席您看,現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寮國的變“陸鎖國”為“陸聯國”的戰略對接在不斷地走深、走實。那麼接下來,您期待兩國在哪些領域有更加深層次的合作,去共同實現您所説的“夢想成真”的瞬間呢?

 

我認為老中兩國應互幫互助全面發展,加強兩國在安全方面的合作、經濟方面的合作、投資貿易等,加強人力資源發展合作。相信通過此次採訪以及節目的播出,能推動旅遊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中國人關注寮國。

主持人:主席先生,您剛剛提到了,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中國投資。那麼我們也很想知道,寮國為中國的投資者提供了什麼樣的營商環境呢?

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來寮國投資的中國投資者很多,既然來了,就得互相幫助,讓投資出成效,讓雙方受益。

主持人:通倫主席,很抱歉我不會説寮國語,但是在我們剛剛的對話當中,我覺得我學會了兩個詞,一個是“???”,一個是“???”,這兩個字應該是代表了“中老”兩國的意思。因為您提到了太多次,所以在這兒我也非常好奇地想問您一下,對於中國的文化,您有沒有什麼特別感興趣的元素呢?

 

老中兩國文化相近,人們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藝術表演等都有很多相通乃至相同的地方。我想,也就是這些東西讓兩國人民感覺就是一家人似的。寮國人喜歡中國菜、中國歌,喜歡去中國,去領略中國的文化古跡,去參觀中國博物館,這些都是寮國人感興趣的東西。中國人也一樣,也喜歡寮國。

 

主持人:您最喜歡的中國菜是什麼,中國歌又是什麼呢?

餃子排第一。

主持人:什麼餡兒的餃子呢?

尤其是豬肉餃子,特別好吃。我最喜歡的(中國)歌曲就是革命歌曲,我非常喜歡,很多革命老歌很好聽。

主持人:您也提到了,當今世界各種挑戰、各種危機紛繁複雜。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您如何解讀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特別是他提出的兩個非常高瞻遠矚的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寮國也是表示支援。所以在下一個階段,您覺得兩國在這方面的合作應該如何去進一步地落實?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具有積極意義。這個世界上共有200多個國家,大約80億人口。如果世界缺乏安全,各國不顧及共同的命運,或者不考慮全球的包容性發展和安全,那麼這將是一個分裂的世界。世界一旦分裂、發生戰爭,就沒有祥和,沒有發展。(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倡議都很好,寮國樂於支援並願意共同發聲,爭取全球實現真正的和平與民主。

主持人:我知道在今年稍微早一些的時候,您當時説,單邊的制裁、禁運並不會讓這個世界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那麼您覺得如果現在各個國家要共同地去應對挑戰、去獲得和平和繁榮,我們怎樣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呢?

 

我曾經説過,相互制裁、相互封鎖、相互施壓,對全球的和平與合作沒有任何益處。寮國和中國一樣都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必須同心協力,致力於建設多極世界、發展全球化,合作互助建設一個更加宜居的世界。

 
正在載入 視頻播放器。
 
 
當前時間 0:00
載入完成: 41.34%
 
 
 
 
 
時長 1:26
 
 
字體尺寸
字體邊緣樣式
字體庫
 
完成
 
 
結束對話窗口

 

 
 
 

視頻播放失敗

建議打開央視新聞觀看

 
 
 
 
 

就像通倫主席在採訪中告訴我們的,中老鐵路只是起點,不是終點。這條鋼鐵巨龍承載了兩國人民的友誼、希望和夢想,週而复始生生不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我們也期待看到兩國繼續守望相助、攜手同行,創造出更多的“圓夢時刻”。

 

總策劃丨慎海雄 

總監製丨李挺 

 

監製丨陳傑 

 

總製片人丨潘林華 

 

製片人丨陰麗萍 程越 

 

執行主編丨葛 倩 

 

策劃丨錢思羽 

 

記者丨鄒韻 莫小玲 

 

攝像丨路一鳴 李向偉 楊永全 萬沙納布達翁 瓦塔納喬馬尼翁 宋巴瑟西裏馮 

 

編導丨董媛 高雨杉 

 

外聯丨韓碩 莊瑩 盛宇虹 

 

配音丨姚宇軍 

 

現場翻譯丨楊艷 莫小玲 

 

文字翻譯丨華春玫 李建祥 黎明 蔡寶峰 何斌 

 

策劃支援丨亞太總站 亞非中心 

 

行政協調丨劉瑞敏 孫文靜 丁嵐 

 

新媒體丨王珈 楊斯童 

 

技術監製丨薛小妹 

 

視覺包裝丨葉曄 張子正 張超 尚萌 

 

後期主管丨秦衛華 趙辛 潘冰 謝暉 

 

後期製作丨郝元翰 李昊 

 

音頻丨馬思瑤 

 

技術支援丨張文鬱 

 

責任編輯:陳昱帆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