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紅綠”間的老區美好生活如何來?

2022-10-09 08: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鄭州10月8日電(闞力)如何讓逾900萬老區人民在1.89萬平方公里“紅土”上過上美好生活?近些年,豫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河南省信陽市一直在破題。如今,這座革命紅城、生態綠城、活力新城的美好生活底色愈發鮮亮。

  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8日舉行“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發佈會,闡釋近些年老區信陽如何建設得更好、老區人民的生活如何過得更好。

  信陽市市長陳志偉在發佈會上介紹稱,近年來,信陽市努力實現“思想觀念、營商環境、基層基礎”三大突破,著力推進産業綠色崛起、花園城市建造、鄉村振興扛旗、交旅文創出彩、品質生活引領五項重點工作。

  信陽是一座綠色生態之城,該市森林覆蓋率達42.28%,17個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均值達標率為100%,均值達到Ⅱ類水質斷面10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近年來,信陽圍繞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陽”品牌,提出“著力産業綠色崛起”,大力實施工業三年倍增行動,持續開展“三個一批”、“萬人助萬企”、信商回歸等活動。

  信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鈁在發佈會上表示,該市創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成功獲批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

  他稱,信陽市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合作創新,推動綠色信貸等金融産品落地,努力打造一體化、區域性綠色金融中心和生態産品交易中心。

  目前,一批頭部企業簽約落地,信陽港淮濱中心港正式開航運營,一批産業園區開工建設,綠色能源、綠色建造、生態家裝、綠色食品等産業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為了讓老區更宜居,信陽市持續進行花園城市建設。陳志偉介紹稱,該市已實施“拆墻透綠”1500余處,在全省率先推行“房票”制度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啟動未來社區建設。

  黃鈁表示,信陽市堅持規劃“不折騰”,秉承“把城市輕輕放在山水之間”的理念,以“路網、綠網、水網”為肌理,用“三網”融合,讓山水入城、城融山水。

  近年來,該市新建羊山公園、森林植物園等52處公園遊園,劃定23座自然山體和103處坑塘加以保護,打通一批斷頭路,出山店水庫、南灣湖、北湖與城市母親河——浉河及13條內河即將連通成網。

  目前,信陽市城區每人平均道路面積14.46平方米,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14.63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5%,空氣品質連續6年穩居全省第一。

  作為農村人口眾多的老區,“美好生活看信陽”離不開鄉村的振興。近些年,信陽堅持産業是振興之基。信陽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孫巍峰在發佈會上表示,該市持續打造“食尚信陽,道地食材”公共品牌,振興“兩茶一菜”,升級“多彩田園”,加快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據統計數據,2021年,信陽市糧食産量連續第14年超過110億斤,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60萬畝,優質弱筋小麥、再生稻、稻漁綜合種養助農增收。茶葉、油茶規模和産值在長江以北居於首位,分別達到了216萬畝、150億元和117萬畝、25億元。

  信陽是一座革命紅城,是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從這裡唱響全國。革命戰爭年代,逾30萬優秀兒女流血犧牲,鑄就“28年紅旗不倒”的歷史豐碑,形成了“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

  近年來,老區人民正從革命戰爭年代艱苦惡劣的生存環境,邁向生態休閒、健康活力的品質生活。在信陽市的母親河——浉河沿岸,一條被稱為“浉河八景”的景觀帶已經形成。

  此外,信陽市通過北湖環湖生態景觀帶、體育運動小鎮、未來人居科學城等一批人居環境建設項目的實施,實現高端人才集聚、産學研用聯動發展。同時,依託未來人居産業,今年可提供2000余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建造“活力街區”,完成老城勝利路步行街、新區部落格小街改造等提升城市發展活力。

  歷經戰爭洗禮的豫南大別山革命老區,連年吸引數以萬計國人的瞻仰,紅色基因和自然稟賦也豐富了樸實、奉獻、辛勤的老區人民的“錢袋子”。一張“美好生活看信陽”的宏偉藍圖正在大別山北麓徐徐展開。(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