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科技走進美好生活——探訪2022年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

2022-09-22 08:2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模擬操作空間站機械臂輔助航太員出艙、戴上VR眼鏡與大熊貓親密互動……近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來”為主題的2022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各地上演,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科普活動,把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帶到公眾身邊。

  從上天入海的大國重器到近在咫尺的衣食住行,科技的力量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全國科普日活動有哪些看點?記者探訪了在中國科技館和北京科學中心舉行的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

  中國科技館:

  戴上“眼鏡”看大熊貓

  戴上VR眼鏡,眼前的熊貓母子正在森林裏愜意玩耍,憨態可掬——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景“遊覽”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新奇體驗,成為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中國科技館區人氣最旺的項目之一。

  2021年10月,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今年,國家公園展區在中國科技館首次亮相。從熱帶雨林到溫帶針闊混交林,從武夷山到青藏高原,從東北虎豹到大熊貓、藏羚羊,字字行行記錄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故事,讓許多觀眾在展板前流連。

  “滴……滴……滴……”由北京市東直門中學學生在高能物理所科學家和本校教師指導下研製的“宇宙射線描跡儀”發出規律的聲響,展示著宇宙線的軌跡,時刻捕捉著來自宇宙的信號。近年來,一些小型宇宙線觀測站走入校園、走到更多熱愛探索浩渺蒼穹的學生身旁。2020年9月,校園宇宙線觀測聯盟正式成立,這一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相關單位共同成立的組織,希望能通過面向學生做好科普,激發學生對基礎研究産生興趣。

  追逐宇宙之夢,探索星辰大海,鼓勵孩子將奇思妙想化為科學夢想,正成為越來越多科普工作者的共識與目標。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校園宇宙線觀測聯盟理事長張闖表示,展示大科學裝置技術原理的模型走進校園,可以為更多學生提供參與前沿科學實驗的機會,也可以提高科學認知水準與科學素養。

  在中國空間站展區前,來自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四年級學生吳奇正在操作模擬空間站核心艙上的機械臂。他與小組另外3名成員花了7個多月的時間,才最終完成這一模型。吳奇介紹,這臺機械臂可以借助軌道上多個定位點實現連續供電,機械臂兩端均可自由活動,能夠提高動作角度和作業範圍,模擬輔助航太員出艙。機械臂向不同方向移動、調整作業位置的場景,讓現場許多孩子看得入了迷。

  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的八爾湖,正在進行一場數字鄉村的深刻轉型。中國聯通借助新一代資訊技術,在這裡打造出“雲網一體”“一個中臺、五大鄉村”“一屏兩端”的數字鄉村資訊化體系,將數字孿生技術運用於鄉村振興。展區前閃爍的螢幕上,一艘5G無人船正在湖面破浪馳騁。跟著遊船視角,八爾湖智慧金農、智慧安防、物聯感應等數字鄉村平臺功能徐徐展開。遠方是群山含黛,近處是粼粼波光,科技讓鄉村更靚,讓山水間的生活更美好。

  北京科學中心:

  神舟十三號返回艙亮相

  9月17日一早,北京小學生章啟月就帶著父母來到北京科學中心,直奔在此展出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

  “神舟十三號航太員返回地球時,我在手機上看了直播,原來航太員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章啟月圍著返回艙轉了幾圈,看得格外仔細。

  9月15日至21日,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行。在“光年深處”深空探索主題展中,首次向公眾展出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近距離觀看返回艙的整體構造和外層痕跡,讓前來觀展的市民更直觀地領略到中國載人航太發展和空間站建設進程。

  除了返回艙外,展覽以“跟中國航太的腳步一起去探尋星辰大海”為主線,集中呈現了中國載人航太、深空探測等領域的高新技術以及最新成果。返回艙降落傘、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殘骸等一批珍貴的航太器實物在展覽中亮相。

  與此同時,北京科學中心還搭建了模擬空間站的科普大篷車,以T字形的空間呈現了實驗艙、核心艙和“天空課堂”三大空間,設置了生命生態實驗櫃、變重力科學實驗櫃、太空健身房、睡眠艙、太空廚房等場景。參觀者行走其中,仿佛變身航太員,在空間站內工作和生活。

  據了解,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還設置了“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京津冀青少年創新作品展示交流、首都科學講堂等160項重點活動。科普日活動期間,參觀者可以戴上VR眼鏡,體驗國之重器“深海一號”從油氣勘探開發到施工建造的全過程,也可以觀看新中國180余位科學家科學救國、科技報國的歷史照片和實物……

  科普日活動期間,北京科學中心與百度希壤聯合打造了“元宇宙講堂”,邀請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現場講座,通過珍貴的照片和視頻,向公眾揭開月球神秘的面紗。在講座中,歐陽自遠從月球的起源講起,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探月的重要性,並對中國探月工程進行了細緻講解。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元宇宙講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每一位線上的聽眾都有一個數字虛擬人的身份,可以在元宇宙場景中自由走動,還能學習探月相關知識。(記者 劉 峣 孫亞慧)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