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這裡有處網課“寶藏”(大數據觀察)

2022-09-14 08:3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數據來源:教育部
  製圖:汪哲平

  核心閱讀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自上線以來,各類優質數字資源供給不斷擴大,瀏覽量持續增加。截至9月初,總瀏覽量近40億次,總訪客量約6億人次。這一整合了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就業服務資源的國家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成為人們個性化自主學習、提升綜合素養、獲取就業資訊的重要渠道,為促進教育公平和品質提升、縮小數字鴻溝提供有效支撐。

  今年3月28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式開通。作為國家教育公共服務的一個綜合整合平臺,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包括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及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自上線以來,各類優質數字資源供給不斷擴大,瀏覽量持續增加。截至9月初,門戶和4個平臺的總瀏覽量近40億次,總訪客量約6億人次。“通過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打造永遠線上的網上課堂,為促進教育公平和品質提升、縮小數字鴻溝提供有效支撐。”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服務自主學習

  為教師精準教、學生個性學提供便利

  “以前在家復習的時候,遇到問題我就問爸媽,但他們有時也講不清楚。現在直接用手機掃描書本上的‘雲碼’,就能看到智慧教育平臺上的老師講解,學習效率提高不少。”江蘇省徐州市大龍湖中學七年級學生王一諾説。

  王一諾所説的“雲碼”,是徐州市雲龍區創新運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優質資源的結果。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線後,雲龍區組織骨幹教師,依據各學科的單元課時、知識點等,對優質資源進行統一收集整理,並將整理後的內容製作生成二維碼,上傳至教學雲平臺,供學生作為學習資源連結使用。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使用,推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開展,為教師精準教、學生個性學提供了便利。”雲龍區教師發展中心科研部部長蔣斌介紹,目前全區85%的學生經常使用雲平臺進行預習和復習,70%以上的學生認為雲平臺節省了網上搜尋資源的時間。

  隨著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更新升級,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匯聚,個性化推送等功能也日益完善,為服務師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多支撐。

  智慧高教平臺提供2.7萬門優質慕課,同時還提供慕課作業、線上課堂討論、答疑、考試等全流程教與學服務。前不久新上線的研究生教育版塊,提供了截至目前規模最大、數量最多、覆蓋類別最全的“中國專業學位案例庫”,包含4500個文字案例、視頻案例、小微案例和短視頻案例。

  智慧職教平臺擁有600余個國家和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以“專業”為單位提供完整的課程和資源,同時增設實訓教學、教師專業培訓、研修交流、項目評審等業務應用。“平臺資源的模組化建設,讓學校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標準化課程,教師可以自行編輯拓展,組建適合本校和學生的個性化課程,促進因材施教,提升了教學效果。”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韓先滿表示。

  關注全面育人

  大學生心理健康、走近冬奧會等課程受歡迎

  打開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可以看到“北京冬奧精神”“心理健康”等相關專題。比如,“抗擊疫情”專題,匯聚了千名師生“雲”合唱、謳歌“最美逆行者”影像記錄等一系列優秀作品;“北京冬奧精神”專題,由徐夢桃、蘇翊鳴、武大靖等冰雪運動員及志願者、制冰師等共同講述,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課……

  “思政課數字化勢在必行,我們要通過數字化的疊加、倍增效應,全面提升思政課品質和水準。”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宋淩雲介紹,全力開發情理交融的思政“金課”是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一大特點。平臺建設了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鼓勵黨政幹部、科學家等“觸網”講授思政課。

  專題上線也令相關課程受到學習者的歡迎。數據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走近冬奧會》《院士帶你認識“新冠肺炎”》等課程目前已進入智慧高教平臺十大最熱課程行列。前不久,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二期繼續上線大思政課資源465條、體育美育課程473門、勞動教育資源3500余條,更加關注全面育人,服務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為服務“雙減”工作,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開設了課後服務、家庭教育及作業設計等版塊欄目。其中,課後服務版塊設置了科普教育、文化藝術、體育鍛鍊等6個欄目,著力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課後服務版塊的確是一處寶藏。”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網路資訊處主任姚維紅説,“比如‘經典閱讀’欄目中,有大量名著電子書可下載觀看,還有電影、紀錄片、線上博物館等資源,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學校老師還可以通過院士專家報告、‘走進科技’、‘漫遊航太館’等內容,創新設計線上高中的‘科普社區’、初高中的‘科技項目式學習’、小初的‘走進科技世界’等系列課程,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提供了有力抓手。”

  聚焦就業服務

  從崗位搜索、簡歷投遞到網上簽約一站式辦理

  通過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上搜索“北京”“生物制藥”等關鍵詞,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碩士畢業生張春嬌篩選出若干家相關招聘單位。經過線上報名、筆試、面試等流程,張春嬌成功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學院在官網推送平臺連結,還通過微信公眾號、就業主題班會等形式,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就業資訊。獲取資訊的渠道多了,心裏就會踏實許多。”張春嬌説。此外,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還實現了從崗位搜索、簡歷投遞到網上簽約的一站式辦理。

  對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而言,平臺也帶來了極大便利。“過去依靠學校自身梳理就業資訊,工作量很大,僅核驗用人單位資質一項,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使用國家平臺後就方便多了,做到了一站匯總。”中國農業大學就業創業辦公室工作人員李超表示,目前學校輔導員隊伍和就業工作團隊註冊使用平臺已實現全覆蓋。

  “平臺上線以來,崗位供給能力不斷增強,匯聚了國資委、工信部、民政部、全國工商聯等各方崗位資源,並與各地各高校開展崗位共用。”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介紹,截至目前,平臺累計匯聚崗位資源達1124萬個,新增崗位資源744萬個,2022屆畢業生累計註冊519萬人,新增註冊223萬人。平臺主動向畢業生推送崗位資訊2192萬條次,累計推送1.03億次。

  據介紹,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二期增設了“服務大廳”,聚焦師生日常辦理頻繁、需求旺盛的政務事項,新增三大服務專區。其中考試服務專區公開高考招生政策,公示特殊類型考生名單,提供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普通話水準測試等成績查詢和證書發放功能;學歷學位專區為社會公眾提供國內高等教育學籍查詢、學歷學位證書查詢、認證等服務;留學服務專區提供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公派留學人員派出、自費留學人員存檔、留學人員回國安置等服務。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14日 07 版)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