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市場、電商仍有鱷雀鱔買賣 外來物種入侵如何阻擊?

2022-08-30 09:49: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禁“鱔”盡美!市場、電商仍有鱷雀鱔買賣 外來物種入侵如何阻擊?

  這是一條怪魚——它雖然長著魚尾,但嘴部又尖又長,很像鱷魚,名字叫做鱷雀鱔。最近一個月,河南汝州為抓到2條鱷雀鱔,不惜抽幹了20多萬立方米的湖水,對它進行捕撈。這個鱷雀鱔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何“非抓不可”呢?

  河南汝州:排幹湖水捕撈 鱷雀鱔被抓獲

  總臺記者29日下午趕到河南汝州中央公園的時候,雲禪湖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寧靜。一個多月前,當地市民在雲禪湖拍到了一條體型較大,通體花紋奇特的怪魚。經相關部門鑒定,確認其為外來物種鱷雀鱔。嘗試過各種辦法後,當地決定將20多萬立方米的湖水排幹進行圍捕。

  河南省汝州市城市公園管理負責人 綦立:鱷雀鱔個體比較大,比較兇猛,而且警覺性非常高,在湖底幾乎不動。後來發現以後我們用魚叉去叉,整個魚叉都被折斷,漁網都撐破了,最後是由六個專業人員合力才把它最終抓獲。

  很多網友線上圍觀“捕魚現場”。 8月26日晚上,鱷雀鱔終於被抓到,隨後被進行了無害化處理。目前,經過對湖底兩輪全面消殺,27日雲禪湖重新蓄水,28日晚上蓄滿。

  雲南昆明:小區觀景池現鱷雀鱔 物業及時捕獲

  8月26日,雲南昆明一小區也抽幹了觀景池的水,抓捕到了一條鱷雀鱔。小區居民8月11日首先發現了它,目測身長約60釐米。隨後幾天物業人員發現,觀景池裏的其他魚類都看不到了。

  目前,昆明市農業農村局已經成立了專家組,對出現在這裡的鱷雀鱔進行調查。

  廣西桂平:一風景區內成功捕獲2條鱷雀鱔

  8月25日,廣西桂平市農業農村局在西山風景區蓮池內也成功捕獲了2條鱷雀鱔,均長約1米,重約7.5公斤。目前,執法人員已經按照操作規範,將抓獲的鱷雀鱔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新聞連結:鱷雀鱔外來物種 中國本土沒有天敵

  除了剛才提到的河南、雲南、廣西,近一個月內,北京、湖南、山東多地先後都報告發現鱷雀鱔,據媒體報道,還有小孩被咬到的案例。事實上,在過去的數年裏,廣東、福建、四川、江蘇等多省份也有鱷雀鱔的野外分佈記錄,常常它們一齣現,別的魚蝦就都不見了。那麼,鱷雀鱔到底是個什麼魚?又從哪來的呢?

  對我國來説,鱷雀鱔是一種外來物種。它原産于北美洲,是一種淡水巨型食肉魚,成魚體長一般能長到1.5米,繁殖能力強。此外它還是一個“不挑食的主”,只要是水裏的活物幾乎通吃;堅硬的魚鱗,足以讓它躲過兇猛食肉動物的威脅,因此處在食物鏈的頂端,一旦放到天然水域,會對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

  河南省鄭州市自然博物館館長 生物學教授 李長看:鱷雀鱔在中國本土沒有它的天敵,尤其是它的個體非常大,長著伶牙俐齒,一般的水生動物不是它的對手。它對本土的魚類大量捕食,就會導致食物鏈斷鏈。

  此外,針對有網友戲稱可以通過捕撈食用,來減少鱷雀鱔的做法,專家也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南京江豚保護協會技術專員 丁兆宸:雌性鱷雀鱔在繁殖的時候,它的卵巢是有劇毒的,通過吃掉它來遏制的想法是比較危險的。

  農業農村部:對鱷雀鱔在內的10種外來生物進行全國性普查

  去年1月,農業農村部等五部門印發的《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提到,要“推進鱷雀鱔等水生外來入侵物種綜合治理”,今年,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制定通知,對10種主要外來水生生物進行全國性普查,其中也包含了鱷雀鱔。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農業與農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 任大鵬:“《生物安全法》第六十條第三款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

  記者調查:花木魚蟲市場鱷雀鱔仍在售

  鱷雀鱔為何會出現在我國這麼多地方,並且常常在城市小區或公園現身呢?有網友也表示,自己家裏也養過鱷雀鱔,買賣鱷雀鱔難道是不允許的嗎?

  在江蘇南京,記者走訪一家花木魚蟲市場發現,凡是銷售熱帶魚的水族店基本都能見到鱷雀鱔,這些一兩歲的鱷雀鱔都有半米長,每條售價在200元左右,消費者買回家主要是放在大水族缸中作為觀賞魚飼養。

  變換關鍵詞後搜索 電商平臺仍能買到

  記者今天嘗試在某網購平臺搜索鱷雀鱔,並未搜出有效結果,但變換關鍵詞後,仍能查到很多商家在售賣活體鱷雀鱔,銷售量還很可觀。專家也表示,我國法律沒有明確禁止售賣鱷雀鱔,近期多地發現的鱷雀鱔,很可能是一些不負責任的買家隨意放生或丟棄導致的。

  根據我國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未經批准,擅自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捕回、找回釋放或者丟棄的外來物種,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農業與農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 任大鵬:對於消費者或是居民來講,如果已經養殖了外來物種,按照法律規定是不允許隨意在野外去釋放和丟棄,因為它會對我們的人身安全和生態環境構成嚴重破壞。所以,如果實在養不起或者不想養了,需要把它送到有關部門,絕不允許隨意到野外去釋放或者丟棄。

  專家建議:名單動態調整 強化全過程管理

  此外,有專家表示,鱷雀鱔目前還不在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內,結合目前各地的監測情況來看,建議加強《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動態調整,強化對外來物種全過程管理。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農業與農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 任大鵬:如果它(外來物種)構成危害,短時間內很難修復了,所以要實行全過程管理,需要通過科學評價對外來物種可能的入侵風險後果做出前瞻性評估,這樣對於我們包括名錄的修訂,包括相關的一些管理部門的決策,可以提供相應的科學依據,建議我們能夠加快名錄的動態調整的速度。

  央視短評:生態合力就是鱷雀鱔的最大天敵

  北美來的鱷雀鱔,來者不善。我們現在很難準確復盤這種兇殘的動物是怎麼登陸中國的,但肯定不排除有人從境外帶回來一些。可能最初只是覺得好玩,或者試圖當寵物養,但後來有的不負責任地拋棄了,有的以放生的名義散佈到山水田林間。無論哪種情況,最終都有可能造成個人根本無法承擔的嚴重後果。

  有買賣,有私自攜帶,有隨意放歸,説明監管還有待更完善,也説明民眾也必須更清醒。我們需要把預防物種入侵的知識納入生物教育和行為教育,同時用生動而有衝擊力的方式廣而告之,和嚴格執法一起,形成阻擊外來物種入侵的全社會合力。這種合力,就是鱷雀鱔和其他不速之客的最大天敵。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