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藥價“瘦身”,給患者帶來哪些利好?

2022-08-08 08:58: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第七批國家藥品集採中選結果出爐,藥價平均降幅48%,引入備供企業機制,實行“品間熔斷”——

  藥價“瘦身”,給患者帶來哪些利好?

  第七批國家藥品集採中選結果出爐, 藥品覆蓋進一步擴圍,藥價降幅更為理性。國家“團購”以量換價,擠掉藥價中的水分,給患者帶來實在利好。在受訪專家看來,集採是為了讓廣大患者以更低的價格買到獲得一致性評價的好藥,但並非一味降價,而是要實現患者、醫保基金、藥企、醫院的多方共贏。

  31個治療類別,60 種藥品採購成功,平均降價48%……近日,隨著第七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結果出爐,“一粒藥”的價格,再次牽動人心。

  自2018年以來,我國已開展7批全國藥品集採,共覆蓋294種藥品,藥品價格平均降幅超50%,前6批集採累計節約醫療費用超2600億元,第七批集採預計每年將節約185億元。

  此次國家集採,藥品覆蓋進一步擴圍,藥價降幅更為理性,同時,引入備供企業機制,實行“品間熔斷”。

  以量換價擠水分,為藥價“瘦身”,給患者減負,這只是藥品集採的一個側面。“一粒藥”的價格涉及患者、企業、醫院、醫保基金的多方利益,藥品集採也如同一塊塊石子投入湖中,持續激蕩起層層漣漪。

  降幅溫和的背後

  藥價降幅直接影響患者的“錢袋子”,每次國家藥品“團購”,降幅數字都備受關注。

  相較于前6批全國藥品集採價格53%的平均降幅,本次集採48%的平均降幅較為溫和。

  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價格招採室主任蔣昌松分析稱,一方面,企業在經過了多輪集採後,報價已經比較理性,報出“地板價”的品種越來越少,更傾向於獲得合理的盈利和預期;另一方面,省際聯盟、區域聯盟、各省單獨開展的集採均在推進中,本次集採的部分品種已被納入地方集採目錄,藥價水分已經被擠過一次,降價空間自然不大。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行為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姚宇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有些集採中選藥品不一定是本廠生産,可能是代工生産,因此也需要為原材料上漲,代工成本上升等潛在風險留出溢價空間。”姚宇補充説,為了避免出現集採藥品斷供現象,需要給企業留出足夠的價格空間。

  在受訪專家看來,集採是為了讓廣大患者以更低的價格買到獲得一致性評價的好藥,但並不是一味降低價格,而是要實現患者、醫保基金、藥企、醫院的多方共贏。可以預見,隨著多輪集採將藥價虛高的水分擠出之後,未來集採的降價力度將會減弱,仿製藥生産所需的原料、技術、人力將成為價格決定因素。

  “一省雙供”保障藥品供應

  本次集採藥品涉及31個治療類別,不僅囊括了高血壓、糖尿病、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也包括肺癌、肝癌、腎癌、腸癌等重大疾病用藥,患者減負明顯。

  其中,以肝癌一線靶向藥侖伐替尼膠囊為例,每粒從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個治療週期可節約費用8100元。在降血壓領域,首次納入緩控釋劑型,硝苯地平控釋片降價58%,美托洛爾緩釋片降價53%。治療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每片從平均4.5元降至1元。

  採訪中,多位高血壓患者均向記者提到,藥價“瘦身”後,藥費省了不少,希望藥品供應也能更有保障。記者檢索發現,由於種種原因,前幾輪集採中確實出現過部分地區中選企業斷供的情況。

  正是為了保障集採藥品穩定供應,此次集採首次引入備供企業機制,探索實現“一省雙供”。

  具體而言,就是每省不僅有1家中選企業即主供企業,同時還有1家備供企業。當中選企業出現中選品種不能及時足量供應或取消中選資格等情況,致使協議無法繼續履行時,由所在省份備選企業供應相應的中選品種,相當於給集採品種穩定供應上了雙保險。

  在姚宇看來,備供企業機制也將對中標企業給予一定壓力,督促其更好完成供應指標。

  此外,為了避免企業鑽政策空子投機獲得較高中標價格的現象發生,此次集採還引入“品間熔斷”規則,把不同品種的價差放在同一水準進行比較,有效將中選産品的價差控制在3倍左右。

  打通落地“最後一公里”

  藥品集採以量換價擠掉水分後,患者想要買得到、用得上集採藥品,依賴於集採落地的“最後一公里”——醫院和醫生。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藥事部的醫生王嘉(化名)告訴記者,國家啟動集採後,她和同事的職責除了促進醫院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又多了一項內容——既要確保中選藥品優先使用,又要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藥需求。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7批集採已經佔到醫療機構年用藥量的35%,集中採購已經成為醫療機構藥品採購的重要模式。

  王嘉坦言,確實有一些患者抱有“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心態,擔心藥價下降後,品質得不到保證。“這就需要醫院向患者介紹集採政策,解釋國家對於入圍藥品的品質和療效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讓患者自願替代使用。”

  蔣昌松表示,藥品集採後,一個通用名的中選藥品中,至少80%~90%是通過了藥監部門的一次性評價的,這實際上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藥層次,擴大了藥品可及性。

  “集採後藥品便宜了,但患者也不能隨便用。”王嘉表示,隨著藥品集採的落地,藥物在臨床使用方面更需加強管理、保障規範用藥,防止出現藥物濫用。

  此前,國家醫保局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及中選企業做好中選結果落地實施工作,確保全國患者於今年11月用上本次集採降價後的中選産品。截至目前,已有廣東、天津兩省市啟動第七批集採落地前期工作。(記者 王維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