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中安時評:讓兵團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2022-07-20 20:03:00
來源:中安線上
字號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強調,兵團人鑄就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用好這些寶貴財富。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奮進新征程,我們要大力傳承弘揚兵團精神,誓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甘為人民勇付出真奉獻,緊跟時代當先鋒扛重擔,不斷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彩篇章。

  弘揚兵團精神,誓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自1954年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成立以來,幾代兵團人自覺紮根邊疆、獻身邊疆,忠實履行職責使命,把戈壁變成良田,把荒漠變成綠洲,用熱血鑄就對祖國的忠誠,譜寫了一曲曲建設祖國、保衛邊疆的壯歌。“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在極為艱苦條件下鑄就的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屯墾戍邊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新時代兵團人履行職責使命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我們要大力傳承弘揚兵團精神,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像以孫龍珍、魏德友、馬軍武等為代表的戍邊英模一樣,將個人的事業、理想和抱負與國家、社會以及時代賦予的使命緊密結合在一起。要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絕不講條件、打折扣、搞變通,立足本職崗位、做好本職工作,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鬥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傳承兵團精神,甘為人民勇付出真奉獻。屯墾戍邊,紮根奉獻。68年來,一批批中華兒女在黨的召喚和引領下,前赴後繼投身兵團,在天山南北、兩大沙漠邊緣、兩大盆地周邊、兩千多公里的邊境線上,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無私付出,在堅守中踐行了“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錚錚誓言。進入新時代,我們更加需要樹立赤誠奉獻的堅定志向,要將這種甘於奉獻的“紅色基因”接力傳承下去,使之繼續成為我們黨精神譜係中的閃光點。要搞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根本性問題,主動向李夢桃、梅蓮、尤良英等為代表的英模人物學習,學習其“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品格,始終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把對黨和人民的感情轉化為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奉獻,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的奮鬥和奉獻中煥發絢麗光彩。

  踐行兵團精神,緊跟時代當先鋒扛重擔。恢宏的畫卷,從來都是在艱苦奮鬥和開拓進取中鋪展。歷史事實充分表明,兵團人屯墾戍邊的偉業,如天山般偉岸磅薄;兵團精神,如革命火種般生生不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要秉承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立足新定位,勇擔新使命,更加積極主動把兵團精神融入立足當代、面向未來的奮鬥中。要學習和弘揚先輩“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學習和弘揚先輩勇於擔當、敢為先鋒的崇高品質,越是在“兩個大局”交織、“兩個一百年”交匯的新的歷史起點,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的決心,越要有繼續團結奮進、埋頭苦幹的韌勁。要敢於直面矛盾,增強鬥爭精神,積極開拓創新,注重革除積弊,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爭當先鋒、義無反顧,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善接最燙的“山芋”,在攻堅克難中成長,在不斷錘鍊中前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把一項一項任務完成好,把一個一個難關攻下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張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