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上海:潮涌浦江譜新篇

2022-07-20 18:3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地區合作交流的龍頭。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按照黨中央賦予的職責使命,努力做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五次赴上海考察,強調要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強化高端産業引領功能,強化開放樞紐門戶功能。

  落實總書記要求,上海積極配置全球資金、資訊、技術、人才、貨物等要素資源。2021年,進博會吸引280多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展覽面積創歷史新高;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突破2500萬億元,持牌金融機構突破1700家;上海人民幣跨境收支總額達17.98萬億元,位居全國首位。截至目前,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有848家,外資研發中心有512家,與十年前相比增長超過一倍。

  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 王東:我們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著力突破跨境金融、高端航運、數據開放、總部服務等高端功能,提升對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整合能力,助力上海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十年來,上海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張江科學城是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在這裡,C919大型客機飛向藍天,量子衛星、量子電腦原型機等相繼問世。現在,張江科學城在建和在用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達14個,一年的發明專利授權超過35000件。

  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平臺服務部科研人員 史彤:上海張江作為創新資源最集聚的地區之一,集聚了眾多的頂尖人才以及創新資源,我們的平臺紮根在張江可以更好地推動基礎科研向創新成果的轉化落地。

  十年來,上海將産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高端産業引領功能,形成以整合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産業為引領,電子資訊、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産業為支撐的新型産業體系。2021年,上海全市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元。

  十年來,上海開放樞紐門戶功能進一步增強。在浦東機場,有59家境外航空公司、10家國內航空公司運營國際貨運業務,保障了中國境內機場超四成的出入境貨運量。在上海港,集裝箱單日最高吞吐量超過14萬標箱,年吞吐量保持全球第一。

  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準,習近平總書記為上海指明瞭方向,他強調,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扭住突出民生難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70歲的陳子明老人曾住在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棚戶集聚區虹鎮老街,居住條件十分簡陋。如今,老人一家住在三室一廳的電梯房裏,樓下就是小區花園。

  上海市民 陳子明:你看這張照片裏面,就這一張床,旁邊這電視機,再旁邊就是沙發,房子就一間。(現在)居住環境改善了,生活品質提高了,這個幸福感上升了。

  到本月底,上海將全面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改造工作,累計惠及15萬餘戶居民。改善居住條件,也改善城市環境。如今,在黃浦江邊、蘇州河畔,延伸幾十公里的生態景觀岸線為群眾休閒提供了高品質的公共空間。

  上海市民 鄧新生:變化太大了,我每天早上都到步道來散步,散步的時候能欣賞到這麼清的河水,而且沒有一點味道,樹又修得這麼好,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還能欣賞到老建築。又能讓我們鍛鍊身體,欣賞風景,又提高了生活品質。

  下一步,上海將實施“千園工程”計劃,到2025年,全市各類公園數量從現在的500多座增加到1000座以上,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在新征程上,上海幹部群眾鼓足幹勁,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責任編輯:張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