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改革如何紮根基層?專家學者建言制度與技術並驅
中新網杭州7月16日電(郭其鈺 王宇欣)當前,浙江正以數字化改革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對浙江而言,數字化改革既是一片前景廣闊的“藍海”,也是一片需要攻堅克難的“無人區”。
如何讓數字化改革的種子在基層扎牢根,茁壯成長?如何通過“多跨協同”,讓各地各部門的改革春潮匯成一江春水?如何讓更多有實戰實效的重大應用出現在改革一線?
在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16日舉辦的一場公共政策沙龍上,多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專家學者就數字化改革內核及其實踐,提出制度和技術雙輪驅動、數字化改革因地制宜轉型升級等改革方法論。
“堅持制度和技術雙輪驅動。一方面我們要推進數字賦能,但是也不能期待數字萬能。數字化能撬動改革,但不能取代改革。”浙江省政府諮詢委特邀委員、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藍蔚青從問題導向説到。
他認為,現代化治理體系應建立在一個基座、一個平臺上,以此使得治理體系中相互不協調、不配套的地方明顯顯示出來,從而便於對症下藥,這是數字化改革創造的新的條件。
“如果沒有線下的配套改革,線上的運作可能只是演示性的,從而容易造成線上線下‘兩張皮’現象。”藍蔚青建議,數字化改革不僅要構建高效協同的黨政機關運作體系,而且要能夠便捷地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切身利益問題。
針對具體改革方法論,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導李明提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出解決方案是“啃硬骨頭”的基本方法論,自我革命要將技術手段作為推進改革最底層的技術設計,從而將制度設想落到實處。“其中機制重構最主要的是要將高層機制重構和基層機制重構放在一起考慮。”
李明以浙江義烏何斯路村的“功德銀行”小程式舉例説,該機制通過讓政府投入功德銀行積分,與垃圾能不能及時清理等小事相串聯,實現了獨特的基層制度設計。
數字化改革中如何處理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的關係?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王詩宗認為,系統重塑要從小做起,在具體做法上堅持原則不變、方法可變,重視基層實踐,從而推動改革頂層設計,“坐在辦公室處處是問題,走到基層去處處有辦法。”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范柏乃表示,數字時代,數字化改革意味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他認為數字化作為數字社會的技術基礎,要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把數字化改革貫穿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才能充分發揮浙江數字化改革的先發優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