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這十年 | 人民法院堅決依法糾正歷史上形成的冤錯案件

2022-07-12 18:28: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光明網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 孫滿桃)中共中央宣傳部今日上午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15場,介紹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舉措與成效,並答記者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的重要改革目標,這一目標實施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沈亮介紹,十年來,人民法院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司法制度不斷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得到了有效加強。

  一是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人民法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出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意見,努力推動構建形成訴訟以審判為中心、審判以庭審為中心、庭審以證據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格局。堅持證據裁判,完善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的制度,提高證人出庭率,嚴格執行庭前會議、非法證據排除和法庭調查“三項規程”,充分發揮法庭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的決定性作用。

  二是有效防範冤錯案件。人民法院本著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堅決依法糾正歷史上形成的冤錯案件。同時,更新司法理念,嚴格落實罪刑法定、證據裁判、疑罪從無的原則,堅決守住防範冤錯案件的底線。有的案件雖然被告人曾經供認犯罪,但案件證據不足,或者存在重大疑點,在一審或者二審程式中,人民法院果斷作出無罪判決,及時有效避免冤錯案件的發生。

  三是健全完善程式保障機制。制定新的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將強化訴訟權利的保障作為貫穿始終的主線,更好地落實公開審判、辯護等訴訟制度,充分保障被告人、辯護人以及被害人的各項訴訟權利,把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落到實處。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完善方便律師參與訴訟的機制,切實保障辯護律師依法行使權利,更好地發揮律師的作用,讓有罪的人得到公正審判,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四是加強對未成年人權益的特殊保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少年司法制度,出臺加強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意見,全國法院設立了2181個少年法庭,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加大非監禁刑的適用力度,積極參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教育矯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連續多年下降。

[責任編輯: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