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善於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

2022-07-12 15:18: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重視戰略策略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個鮮明特點,也是中國共産黨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保障。2022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一百年來,黨總是能夠在重大歷史關頭從戰略上認識、分析、判斷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制定正確的政治戰略策略,這是黨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這段論述既闡述了戰略問題對於一個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又強調了戰略問題包括戰略判斷、戰略謀劃、戰略主動等因素,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戰略問題具有根本性。“戰略是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我們黨是一個有著9500多萬黨員的大黨,領導的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進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在戰略問題上必須有清醒的認識、科學的規劃、長遠的眼光。回顧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戰略策略問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不斷提出科學的戰略策略,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審時度勢、科學判斷、深入思考,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事實充分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提出的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之所以正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抓住戰略問題:統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領導幹部要善於進行戰略思維,善於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毛澤東同志的一段話:“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麼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並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他還特別強調,“毛澤東同志講的這種領導,就是戰略領導。”作為新時代的領導幹部,一定要具備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的能力。其中,戰略思維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領導幹部只有不斷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善於從時代和全局的高度科學分析和判斷形勢,正確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維、提前謀局,才能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才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取得新勝利。

  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策略是在戰略指導下形成的,並服務於戰略。“要取得各方面鬥爭的勝利,我們不僅要有戰略謀劃,有堅定鬥志,還要有策略、有智慧、有方法。”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戰略和策略的辯證統一,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最關鍵、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學習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心懷“國之大者”,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做到“站位要高,做事要實,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謀長遠,又要抓準抓好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既要算大賬總賬,又要算小賬細賬”。正如毛澤東同志講的,共産黨員“應該有松樹的原則性和柳樹的靈活性”。如果沒有戰略定力,策略就會失去依託;如果沒有策略活力,戰略目標就難以實現。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得不好,就不能做到化危為機、變挑戰為機遇,就會出現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搖擺不定、進退失據等問題,就會錯失發展機會。

  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面對世紀疫情的衝擊,面對加速演進的百年大變局,面對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的外部環境,自覺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標對表、及時校準偏差,堅決地無條件地貫徹執行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