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球連線 | 辛巴威民眾抗議美國長期制裁重創民生

2022-07-12 13:4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哈拉雷7月11日電 “如果(美國的)制裁被無條件解除,我們立刻離開,一秒鐘也不會多停留。否則我們將一直待在這裡。”辛巴威“廣泛反對制裁聯盟”發起人薩莉恩戈尼對新華社記者説。

  從2019年3月29日起,該組織成員在美國駐津使館門前“安營紮寨”,定期舉行抗議活動,反對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對辛巴威的長期經濟制裁。

  “美國在慶祝,這裡在受苦”

  美國駐辛巴威使館是各國駐津使領館中佔地面積最大、設施最豪華的機構之一。在戒備森嚴的美國使館對面,是“廣泛反對制裁聯盟”搭建的兩個簡易帳篷,分別供男士和女士居住。帳篷外的一塊牌子上寫著自帳篷營地搭建以來的天數。

  帳篷裏擺放著床、桌子和衣櫃等簡單傢具。恩戈尼告訴記者,這裡最多時曾有52位成員居住,新冠疫情暴發後,帳篷裏的居住人數減少了,目前有18位成員住在這裡。當舉行定期抗議活動時,一些不住在帳篷裏的組織成員會趕來參加。

  7月4日美國獨立日是“廣泛反對制裁聯盟”舉行定期抗議活動的日子。辛巴威民眾聚集在美國使館門前,揮舞標語牌,高唱譴責制裁的歌曲。

  48歲的示威者傑斯卡夫希亞伊説,她想通過自己的行動提醒美國,在美國慶祝自己獨立日的同時,還有數百萬辛巴威人正因美國的制裁而挨餓或陷入貧困。作為帳篷的常住居民,她表示會一直住在帳篷裏,直到美國解除對津制裁。

  恩戈尼告訴記者,該組織成員在意識到辛巴威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面臨的大部分問題源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後,決定在這裡建立營地。“制裁實際上是辛巴威許多問題的主要原因。每個辛巴威公民都有權利和義務維護自己國家的獨立和主權。”

  制裁20年,民眾最“受傷”

  由於殖民時期的歷史問題,辛巴威大部分土地,尤其是優質土地一度全部掌握在白人農場主手中。2000年,津政府開始推行土地改革,將白人農場主的土地收歸國有,並分發給黑人。此舉引發美國等西方國家強烈不滿。2001年1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批准了“辛巴威民主與經濟恢復法案”。美國由此開始對津制裁,迄今已超過20年。

  美國駐津使館向新華社記者轉發了一份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2021年10月15日的發言,以此代表美國在對津制裁問題上的立場。普賴斯稱,美國對津制裁只針對個人和實體,不針對津普通民眾。

  但事實上,這種制裁引發的連帶效應波及面極為廣泛。制裁導致美國企業因害怕處罰不願與辛巴威做生意,進而影響辛巴威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最終給該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在這一過程中,“受傷”最深的,就是辛巴威普通民眾。

  “制裁對辛巴威最致命的影響就是將這裡描繪成一個‘賤民國家’。”津國家和平與和解委員會委員、司法部前副部長奧伯特古圖指出,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辛巴威無法從國際上獲得貸款融資。他稱這種制裁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導致津政府無法獲得資金來維修道路、醫院等基礎設施。“數百萬普通辛巴威人(因制裁)無法獲得清潔水源、廉價住房、基礎設施和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

  在哈拉雷經營服裝公司的企業家西利婭魯卡托告訴記者,她設計生産辛巴威本土服裝並向海外銷售。與辛巴威其他公司一樣,向海外客戶收款一直讓她極為頭痛。受制裁影響,一些美國支付服務機構不願與辛巴威公司發生業務往來。她只能通過其他途徑收款,客戶被迫付出更多成本。

  還有辛巴威人僅僅因為自己的國籍就喪失了就業機會。據津《先驅報》報道,辛巴威國民邁克爾尼亞曼德向網際網路人力資源企業安德拉公司求職時遭拒,對方的理由是,他居住在一個受到美國制裁的國家。

  辛巴威零售商聯合會主席登福德穆塔舒表示,美國等國的制裁對辛巴威經濟和當地企業的競爭力産生了毀滅性打擊,營商環境惡化,外國直接投資停止流入。由於制裁的直接和間接影響,20年來辛巴威經濟累計損失超過400億美元。而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辛巴威近年來國內生産總值僅200億美元上下。

  2021年10月,聯合國單邊強制措施對人權負面影響問題特別報告員阿萊娜杜漢訪問辛巴威後表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侵犯了津人民的人權,包括生命權、食物權、健康權、發展權、受教育權以及經濟和文化權利。相關制裁措施對津全體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糧食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加劇了辛巴威的經濟危機和人道主義危機。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