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擇校的步伐如何止住?一所城郊薄弱校的勞動教育實驗

2022-07-11 08:4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家長擇校的步伐是如何止住的

  一所城郊薄弱校的勞動教育實驗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伏龍坪小學位於蘭州城南的山間坪地上,周邊大多是流動人口居住區。4年前,王祥來這裡當校長時,學校僅有100多名學生。

  教育教學品質無法保證,家長和學生紛紛用腳投票,選擇下山求學。王祥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從那時起,他意識到:來到伏龍坪小學,就是一次“逆行”,“只有把學校辦好了,才能止住家長擇校的步伐”。

  用勞動教育作為改革的突破口

  改變一所學校並不容易。在深入分析了學生情況後,王祥嘗試著給這所以流動人口子弟為主的學校加入新的元素。

  王祥選擇用勞動教育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學校的生源大多來自流動人口家庭,學生家長多是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有開餐館的、搞裝修的、開超市的……學生家庭教育跟進不足,文化課教育相對薄弱,但與此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對勞動很熟悉。”在王祥看來,很多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和體會比同齡人深刻得多,從勞動中感知的東西也更豐富,這正是獨一無二的優勢,也是潛力所在。

  “要讓學生們在勞動教育中強健體質、增強意志品質,同時,通過放大閃光點,提升精氣神,以此促進學校教育面貌改觀。”王祥説。

  勞動課被正式寫在課表上:每週四下午的第二節課是固定的勞動課。此外,每到課餘時間,學生們都會經常開展集體勞動。

  勞動課也有了專門的內容:學校的公共區域原本是由專門的保潔人員打掃,王祥將其化成片區,分給各班,由學生負責環境衛生;而校園裏原來有一小塊菜園,也被進一步修整,打造成了“東籬莊園”,讓每個班級負責其中的一小塊,種菜、平時打理直到最後豐收。此外,教學樓前還專門辟出一塊地,種上各種花卉和適宜生長的茶樹,由學生分班維護。

  缺專業勞動技術老師,怎麼辦?學校從農科院或農業大學聘請老師,給學生們講解種花養草、整治環境衛生的方法,還經常會邀請有空閒時間的家長來到校園,和孩子們一起勞作。

  對王祥的探索,剛開始不理解的老師和家長逐漸有了新的認識,很多人都自覺參與其中。

  “勞動不僅不耽誤教學,還對教學有積極促進作用。”數學老師龐志文來自甘肅慶陽農村,自從學校開設了內容豐富的勞動教育課,他覺得課堂教學更加接地氣,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

  “以前不好講一米有多長,一平方米有多大,現在在菜園裏就能直觀地告訴學生,學生的理解也更真切。”在龐志文看來,數學源於生活,正是勞動教育讓數學和生活有效結合起來。

  在勞動中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伏龍坪小學在一天天發生著變化。王祥的探索也在不斷深入。

  為了切實規範勞動教育內容,提高教育效果,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協同發展,伏龍坪小學編寫了勞動教育校本教材,並組建了專門的課題小組,開展教研活動。

  近年來,國家對中小學校勞動教育高度重視,伏龍坪小學發揚自身優勢,爭取各方支援,加強了勞動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相繼建成了現代農業智慧大棚、工業勞動和家庭勞動實訓場地,還增加了中藥材、茶葉種植和炮製的內容。

  在新建成的寬敞明亮的智慧大棚裏,中間種植辣椒、番茄、黃瓜等常見的蔬菜,四週則培育了各種各樣的多肉植物、花卉、中藥材等,還有水培育苗設備,大棚裏有專門的溫度和濕度調控設備,學生們還可開展育苗實驗。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每個植物的旁邊還附有詳細的介紹,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除了參與智慧農業實驗,這兩年,馬雅倩還參加了學校的講解小組——每次有人來參觀,都由學生們輪流解説。

  “剛開始還是很緊張,準備的內容都會忘記,現在這些再也不是問題。”經過系統的訓練,馬雅倩和講解小組同學的知識面、膽量都有明顯提升,如今,不論何種規格的接待,這個10歲的小女孩都能大方自如地完成講解。

  生活勞動教育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在生活勞動體驗室,除了陳列了很多過去的勞動工具,還有很多生活中經常能用到的工具。伏龍坪小學的特色體育項目是獨輪車,孩子們經常會在課餘開展獨輪車訓練和表演。面對獨輪車會出現的各種小毛病,老師帶著學生自己就修理了。

  體驗室裏還有鉋子、鋸子等木工工具,在老師的帶領下,很多學生掌握了這些工具的操作要領,還能做出簡單的榫卯,完成簡易的板凳、桌椅製作;此外,體驗室還有縫紉機、傳統織布機等,經過一番訓練,學生們都能進行常規的操作。

  最令大夥兒感興趣的還是做飯訓練。在老師的示範引領下,如何把一包麵粉做成一碗可口的麵片飯或牛肉麵?經歷多次訓練後,從“一塌糊塗”到“有模有樣”,很多學生都能做出一碗香噴噴的面。

  六年級的達朋軒在前不久的勞動課上學會了做麵片。如果家長忙碌顧不上做飯,達朋軒可以自己做好飯,自理能力提高了很多。“覺得自己真正長大了。”

  “勞動課不僅僅是為了學會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打開學生的一扇窗,讓學生在勞動中發現生活之美,發現不一樣的自己。”王祥説。

  匯聚向上的力量

  隨著勞動教育的全面推開,校園裏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環境衛生更加整潔,文體活動更加多彩,學生見人打招呼,良好行為習慣也在逐漸養成,很多原本學習一般的學生在集體勞動中得到了肯定,精神狀態在好轉,學習狀態也在不斷向好。

  自從校園裏有了“東籬莊園”,美術老師何睿婕會經常帶孩子們在莊園裏上寫生課。她發現,孩子們的畫作更加逼真有形,色彩的搭配更加鮮活自然,動植物繪畫作品躍然紙上,彰顯著生命的活力。

  “這樣真正做到為了藝術和自然緊密結合,讓審美訓練紮根在大自然、生活中,就有了無窮的創造力,這的確是坐在教室裏無法實現的。”何睿婕説。

  “傳統意義上調皮的學生在勞動中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受到老師和周圍學生的認可,就對校園生活更有信心,學習狀態自然就好了。”對學生在參加勞動教育後的變化,3年前到這所學校任教的李敏傑有著真切的感受。

  如今,教語文的李敏傑在課餘會帶著3歲的孩子一起做家務,因為她在自己的校園裏看到了:這裡不但學習氛圍很好,學生還很能幹懂事,打掃衛生、種花種草、飼養小動物各個都拿手。

  近年來,在勞動教育的引領下,該校的教育品質也在不斷提升,已連續3年獲蘭州市城關區教學品質優秀獎。隨之而來的是校園裏的學生日漸增多,很多周邊的學生慕名而來,全校學生已增加到337人,短短4年增長近一倍。

  在王祥看來,學校能發生這樣的變化,“藥方”其實並不神秘,就是立足自身實際,充分發揚優勢,激發師生內生動力,帶動“五育”全面發展,真正讓學生受教育、有收穫。

  對於學校這幾年的變化,王祥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我們的學生自信了、陽光了,我們的學校也匯聚了向上的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