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丨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

2022-07-10 11:51:00
來源:瞭望
字號

  ◆ 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他強調,要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 我國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制度在內的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3億人,工傷保險覆蓋2.8億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 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許多西方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歷程,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

  ◆ 2013年,27歲的金彩虹來到這裡,成為一名基層勞動保障協理員。隨後兩年多時間,她翻山越嶺、挨家挨戶走訪宣講,兩河口鎮養老保險的參保率也從66%增長到100%

  ◆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從2012年末的7.88億人、1.52億人和1.9億人,增加到2022年3月末的10.3億人、2.3億人和2.8億人

  ◆ 截至2022年4月底,全國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療機構5.73萬家,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療機構6.1萬家,定點零售藥店12.73萬家

  ◆ “過去只能回原籍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現在能以個人身份在深圳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更高、更符合實際需求,我準備參保。”

  ◆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上持續提高社會保障水準,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可持續發展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

  我國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制度在內的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3億人,工傷保險覆蓋2.8億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這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利條件。

  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他強調,要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社保體系建設,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保障的重要意義,為我們指明瞭下一步的奮斗方向。”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説。

  2022年5月12日,南醫大二附院護士安慰準備接受檢查的小患者 季春鵬攝/本刊

  社保體系特色鮮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改革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覆蓋範圍最廣的時期。

  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許多西方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歷程,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授予中國政府“社會保障傑出成就獎”,對我國在社會保障擴大覆蓋面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制度改革縱深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等會議,多次研究審議改革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總體方案、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意見等,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作出頂層設計,一系列重大改革蹄疾步穩、縱深推進——

  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形成職工養老和居民養老兩大制度平臺,填補了部分群體缺乏保障的制度空白;

  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協同推進“三醫聯動”;

  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了省際結構性矛盾,緩解了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基金支付壓力;

  統一養老保險單位費率,全面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為在更大範圍內互助共濟創造了條件,也為實施全國統籌奠定了基礎;

  工傷保險預防、康復、補償“三位一體”制度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功能進一步凸顯……

  “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不斷完善,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不論城鄉、地域、性別、職業,在面對年老、疾病、失業、工傷、殘疾、貧困等風險時都有了相應制度保障。”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説。

  織就世界最大社保網。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兩河口鎮是小金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2013年,27歲的金彩虹來到這裡,成為一名基層勞動保障協理員。隨後兩年多時間,她翻山越嶺、挨家挨戶走訪宣講,兩河口鎮養老保險的參保率也從66%增長到100%。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全民覆蓋、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我國大力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精準推進重點群體參保。在無數像金彩虹一樣的基層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下,我國建立了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了覆蓋13.9億人口的全民參保數據庫。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從2012年末的7.88億人、1.52億人和1.9億人,增加到2022年3月末的10.3億人、2.3億人和2.8億人。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基本醫療有保障,60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9.99%以上,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湖南懷化市辰溪縣漁業村,曾以捕魚為生的148戶村民全部上岸。75歲的老漁民呂金珍,現在每月能拿到1680元養老金,還可享受醫保待遇。

  近年來,相關部門做好長江退捕漁民和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持續推動基本醫療、養老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約17.2萬重點水域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推動這張全球最大社保網的覆蓋範圍持續擴大。

  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保基金收支規模不斷增加,基金支撐和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2021年,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收入、總支出分別為2.87萬億元、2.4萬億元。截至2021年底,累計結存3.61萬億元,惠及群眾就醫超40億人次,對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支援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推動共同富裕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2年3月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3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存7.18萬億元,基金運作總體平穩。穩步開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截至2021年底,養老基金委託合同規模超過1.5萬億元,年度投資收益額630多億元,累計投資收益額2600多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接近6.5%,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促進了基金保值增值。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國持續增加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戰略儲備,目前基金權益約2.5萬億元,累計劃轉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國有資本總額1.68萬億元。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醫保基金預撥專項資金超200億元,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迅速籌集並預撥疫苗採購資金,累計接種疫苗超34億劑次。

  體系日趨完善,基金平穩運作,制度安全可持續。十年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應對挑戰的底氣更足,抵禦風險的能力更強。

  木錦圖/本刊

  社保穩定器持續發力

  社會保障是“安全網”,也是“穩定器”,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各項保險待遇水準穩步提高,服務品質持續提升,讓更多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助,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發揮重要作用。

  社保待遇穩步提高。“每月按時發放,每年還能漲個百十來塊錢。”説起養老金,安徽省宣城市建築材料總公司退休工人惠德章直言很滿足。老人1999年退休,當年每月到手399元,現在每月養老金已經漲到3265元,今年還要再漲100多元。

  過去十年間,我國堅持社會保障水準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穩步提高各項社保待遇水準。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年上調——企業職工月每人平均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增長到2021年的2987元,惠及退休人員超1.3億人。

  2022年,中央已4次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所有省份均在此基礎上提高了當地基礎養老金。2022年上半年,已有12個省份確定提高地方基礎養老金。失業、工傷保險待遇水準穩步提升,全國月平均失業保險金水準由2012年的707元提高到2021年的1585元。

  醫保報銷比例持續提高——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為80%和70%左右,居民醫保的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40元提高到610元,惠及10億城鄉居民。

  群眾醫藥負擔歷史性下降,國家集中帶量採購6批234種藥品、平均降價53%,集採2批耗材、平均降價超80%,累計降低藥耗負擔超5000億元。

  兜底保障牢固有力。安徽省濉溪縣大高村村民王敬江曾因病致貧,政府為其代繳了養老保險費並安排了公益性崗位。“現在我不僅脫了貧,還承包了村裏30畝土地,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王敬江説。

  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部門為困難群體代繳養老、醫療保險費,在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和失業等各社保實施環節對貧困人員適度優先,對城鄉低保對象、特殊困難人員、低收入家庭等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社會保障兜底網更加牢固有力。

  僅在2017至2020年,國家就為1.19億人次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129億元。到2020年底,共有60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養老保險,3014萬貧困老人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

  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基本醫療有保障,近千萬因病致貧戶實現精準脫貧。助力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後,對困難人員的保障不減。2021年,國家為2354萬困難人員代繳26.8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共同富裕,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作為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説。

  服務優化便捷高效。申領醫保卡、跨省異地就醫備案、醫保報銷、領取失業保險待遇……如今,越來越多的社保業務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原來需要“兩地跑”的社保事務,跨區域也能辦。

  河南省安陽市善應鎮馮家洞村脫貧村民榮景鳳,對此有著切身體會:“我行動不便,兒子患有尿毒症,以前要村幹部開車拉著我們到區醫保中心辦醫保報銷和醫療救助申領。現在,不出村就能辦了。”

  截至2022年4月底,全國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療機構5.73萬家,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療機構6.1萬家,定點零售藥店12.73萬家。

  除了就近辦、跨區辦,還能網上辦。河北石家莊退休人員劉領芝申領電子社保卡後,在一些藥店可以掃碼購藥,看病的醫保刷卡記錄、養老金的發放等做到線上可查。

  我國社保卡持卡人數,已從2012年底3.41億人增加到13.55億人。其中,電子社保卡申領總數已突破5.4億張,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等43項業務已實現全國“一網通辦”。

  減負穩崗助企發展。重慶嘉陽出租客運有限責任公司,收到了一筆22萬元的穩崗返還資金。受疫情影響,這家有著900余名員工的企業收入明顯減少。“政府真金白銀的支援,有利於企業穩就業。”公司負責人王慶説。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國實施力度空前的“降、緩、返、補”政策組合拳,即延續實施失業、工傷保險階段性降費率,允許按規定階段性緩繳三項社會保險費,提高符合條件企業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標準,加力落實社保補貼、培訓補助等,著力為企業減負紓困、穩崗擴崗。

  針對失業人員,在常規保生活待遇發放、提高失業保險金標準的基礎上,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最大化做到應發盡發,應保盡保。今年1~5月,已經向560多萬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各類失業保險待遇334億元。

  2020年,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共為企業減負1.54萬億元,佔整個減稅降費金額的2/3。2021年,減收失業、工傷保險費超1500億元,發放失業保險待遇1028.5億元,失業保險穩崗返還231億元。“2022年各項社保政策預計釋放政策紅利4500億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俞家棟説。

  2022年6月15日,山東省沂源縣南麻街道埠下村村民在民生綜合體活動廣場休息。自2021年以來,沂源縣建設多處以老年食堂、公共浴室、中心村衛生室(便民藥店)、便民超市為主體,其他服務功能相補充的多位一體民生綜合體 朱崢攝/本刊

  社保事業高品質發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任務,“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方位繪就了未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藍圖。按照規劃部署,繼續深化改革,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上持續提高社會保障水準,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可持續發展。

  深化改革,持續完善制度體系。改革創新是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必然要求。

  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公佈,各方關注已久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出爐”,這項制度將實現對基本養老保險的有效補充。

  2022年1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啟動實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説,全國統籌制度實施後,將在全國範圍內對地區間養老保險基金當期餘缺進行調劑,用於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這就在制度上解決了基金的結構性矛盾問題,困難地區的養老金髮放更有保障。

  加快推動工傷和失業保險省級統籌,提高基金互助共濟能力;持續擴大醫保基金互助共濟範圍,全面實現市地級統籌地區內制度政策統一;重點指導基礎條件較好的省份推動醫療保險省級統籌;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一系列緊盯制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硬骨頭、旨在破除地區間不平衡及基金結構性矛盾問題的改革,正在向深水區推進。

  “社保制度改革已經進入系統整合、協同高效階段,要堅持制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堅持問題導向,準確把握社會保障各個方面之間、社會保障領域和其他相關領域之間改革的聯繫,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推進社會保障法治化建設,確保各項改革形成整體合力。”莫榮説。

  突出重點,努力實現全民覆蓋。2021年11月,深圳全面取消了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戶籍限制,這讓河南籍外賣騎手劉鑫很受鼓舞:“過去只能回原籍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現在能以個人身份在深圳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更高、更符合實際需求,我準備參保。”

  “全覆蓋”即所有居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獲得基本保障,這是我國社保制度建設的基本方針之一。

  2022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北京、海南等七省份及出行、外賣、即時配送等領域的七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讓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享受與工傷保險基本一致的保障待遇。

  此外,精準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健全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推動實現最廣泛的覆蓋;促進中小微企業和重點群體積極參保、持續繳費,引導更多人員長期持續參保……一系列舉措把更多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我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不斷推進。

  強化監管,守好“養老錢”“保命錢”。依法健全社會保障基金監管體系,防範化解基金運作風險,維護基金安全,關係到人民群眾的每一分“養老錢”“保命錢”和每一筆“救助款”“慈善款”。

  2021年5月1日,首部醫保行政法規《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施行,目的即是以法治手段解決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中的問題,成為提高行政執法標準化、規範化、法治化水準的有效嘗試。不到一年,新版《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出臺實施,聚焦社保基金管理的主要風險和關鍵環節,對各類欺詐騙保情形及相關法律責任進行細化。

  2018年以來,對醫保基金連續3年全覆蓋檢查、連續4年專項整治,累計檢查定點醫藥機構超240萬家次,處理近115萬家次,曝光案情12萬件,追回基金583億元,打擊力度前所未有。2021年,人社部在全系統組織開展社保基金管理問題專項整治,聚焦內部人員套取貪佔挪用社保基金和外部人員欺詐騙保、多領冒領問題,打出系列組合拳,組織對27個省份進行現場檢查,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侵佔基金的違規違法行為。

  邁上新征程,社會保障工作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更大的改革勇氣、更積極的進取精神,推動社會保障高品質發展、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築牢堅實的根基。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姜琳 刊于《瞭望》2022年第28期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