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聞觀察丨發展中國家陷入“債務陷阱”的美國因素

2022-07-09 17:31: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一般而言,兩國之間形成債務關係本身是正常的經濟行為,不過,附加苛刻政治條件或帶有惡意目的的債務就構成了“陷阱”。長期以來,美國憑藉其經濟、資本實力和美元霸權,主導國際融資環境、攫取資源和利益,使一些發展中國家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落入了發展陷阱。

  美國貨幣政策衝擊發展中國家債務穩定

  

  擁有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美元供應及其利率變化是全球債務的重要影響因素,美聯儲貨幣政策對發展中國家債務産生顯著影響。有分析指出,美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的量化寬鬆政策向發展中國家出口了債務泡沫,而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也會衝擊發展中國家債務。

  有分析認為,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讓美元升值,會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存量債務償債成本上升;全球融資成本上漲將導致借債成本上升;此外,這將導致流向發展中國家資金減少,加劇其借債來源短缺;最後,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下跌,導致依靠資源出口的發展中國家收入減少,償債基礎遭到破壞。

  發展中國家難獲公平發展權益 償債能力弱

  償債能力來源於經濟可持續增長,但處於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發展中國家難以獲得公平的發展權益,還要被強大的美國資本多輪“收割”,導致經濟“造血能力”不足,償債能力受到制約。有分析認為,發展中國家在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貿易條件經常惡化,還本付息能力不足;缺乏資本、基礎設施和高附加值的製造業,使得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長期處於不利地位,從根本上影響償債能力。

  美國迫使發展中國家服從其經濟戰略

  長期以來,世界對美國多次製造“債務陷阱”的真實意圖有著越來越清晰深刻的認識。有分析指出,美國迫使一些發展中國家服從其經濟和金融體制之需,攫取戰略利益,阻斷其經濟跨越之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日本經濟新聞》就表示,美國是市場波動的震源地,震蕩過後,美國經濟回升,在危機時期起到托底作用的新興國家卻蒙上了陰影。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