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

2022-07-07 16:37: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今年7月7日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85週年紀念日。我們紀念全面抗戰爆發、抗日戰爭勝利,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和平是人類共同事業,維護和平是每個國家都應該肩負起來的責任。一起學習總書記重要論述。

  經歷了戰爭的人們,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

  亞洲人民歷經熱戰冷戰,飽經滄桑憂患,深知和平彌足珍貴,發展來之不易

  ——2022年4月2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近代以後,中國人民飽受列強侵略之害、飽經戰火蹂躪之苦,更是深深懂得戰爭的殘酷、和平的寶貴

  ——2020年10月2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強調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世界各國人民永享和平安寧

  ——2020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歷史,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巨大的進步。上世紀上半葉以前,人類遭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劫難,那一代人最迫切的願望,就是免於戰爭、締造和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覺醒,他們最強勁的呼聲,就是擺脫枷鎖、爭取獨立。冷戰結束後,各方最殷切的訴求,就是擴大合作、共同發展。

  ——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經歷了戰爭的人們,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那場戰爭的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軍隊和民眾傷亡超過1億人,其中中國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蘇聯死亡人數超過2700萬。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對當年為維護人類自由、正義、和平而犧牲的英靈、對慘遭屠殺的無辜亡靈的最好紀念。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我們要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

  ——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近代以後的100多年時間裏,中國人民無數次經歷了戰爭磨難,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不是人類和平之計。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

  ——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

  ——2014年7月7日,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週年儀式上的講話

  和平是我們最大的共同利益,沒有和平一切都無從談起

  “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事實再次證明,冷戰思維只會破壞全球和平框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只會危害世界和平,集團對抗只會加劇21世紀安全挑戰。

  ——2022年4月2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當今世界並不太平,煽動仇恨、偏見的言論不絕於耳,由此産生的種種圍堵、打壓甚至對抗對世界和平安全有百害而無一利。歷史反覆證明,對抗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帶來災難性後果。搞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誰也保護不了,最終只會損人害己。搞霸權霸淩,更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國家之間難免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搞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是無濟於事的

  ——2022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的演講

  沒有和平,一切都無從談起。和平是我們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國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我們要做地區和平的建設者和守護者,堅持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攜手應對威脅破壞和平的各種負面因素。

  ——2021年11月22日,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紀念峰會上的講話

  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鬥,則世界亂。從西元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再到延續40餘年的冷戰,教訓慘痛而深刻。

  ——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縱觀世界歷史,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這是歷史規律。

  ——2014年7月7日,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週年儀式上的講話

  和平是人類共同事業,維護和平是每個國家的責任

  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人類共同事業,需要各方共同爭取和維護。只有人人都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有希望。

  ——2022年6月22日,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國際社會要摒棄零和博弈,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樹立休戚相關、安危與共的共同體意識,讓和平的陽光照亮世界。

  ——2022年6月22日,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也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面對人類面臨的挑戰,世界各國應該加強團結而不是製造隔閡、推進合作而不是挑起衝突,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2020年11月12日,在第三屆巴黎和平論壇的致辭

  維護和平是每個國家都應該肩負起來的責任。沒有和平,衝突不斷甚至戰火紛飛,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社會穩定、人民往來等都會淪為空談。

  ——2019年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的先輩建立了聯合國,為世界贏得70餘年相對和平。我們要完善機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紛爭和矛盾、消弭戰亂和衝突

  ——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自古以來,和平就是人類最持久的夙願。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

  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裏

  中國人民歷來愛好和平,主張和為貴。中華民族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沒有主動發起過一場戰爭或衝突,沒有侵佔過別國一寸土地。

  ——2021年11月16日,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時的講話

  中華民族傳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諧理念。我們過去沒有,今後也不會侵略、欺負他人,不會稱王稱霸。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産品的提供者,將繼續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2021年9月21日,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

  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承的理念,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共産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

  ——2020年10月2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但各國面臨的安全威脅日益複雜,戰爭威脅始終揮之不去。中華民族熱愛和平,中國人民深知和平之可貴,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永遠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向2018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致賀信,新華社北京2018年9月19日電

  中國人民歷來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歷來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始終密切關注和無私幫助仍然生活在戰火、動蕩、饑餓、貧困中的有關國家的人民,始終願意盡最大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中國人民這個願望是真誠的,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2018年3月20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中國《孫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書,但其第一句話就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義是慎戰、不戰。幾千年來,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裏。

  數百年前,即使中國強盛到國內生産總值佔世界30%的時候,也從未對外侵略擴張。1840年鴉片戰爭後的100多年裏,中國頻遭侵略和蹂躪之害,飽受戰禍和動亂之苦。孔子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寧才能繁榮發展。

  ——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決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處理國際爭端

  中方歷來主張和平,反對戰爭,這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我們向來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作出判斷,倡導維護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持按照聯合國憲章辦事,主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2022年3月18日,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視頻通話時的講話

  讓14億多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是中國共産黨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當前,中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同世界和亞太各成員分享中國發展機遇。

  ——2021年11月12日,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深知和平安寧的珍貴,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2021年10月25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週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道路。只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一定能夠迎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美好未來!

  ——2020年10月2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惜和平,把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堅決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處理國際爭端,堅決反對打著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幌子肆意干涉別國內政。中國人民將一如既往同各國人民攜手努力,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奮鬥。

  ——2020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人類今天所處的安全環境仍然堪憂,地區衝突和局部戰爭持續不斷,恐怖主義仍然猖獗,不少國家民眾特別是兒童飽受戰火摧殘。我們要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思維,摒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對以鄰為壑、損人利己,各國一起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世界長久和平

  ——2019年3月26日,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的講話

[責任編輯: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