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

2022-07-01 15:09:00
來源:《求是》
字號

  新時代“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

  新華社記者

  2022年5月30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新當選並獲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李家超。

  習近平主席強調:“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正處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我相信,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一定會展現新氣象,香港發展一定會譜寫新篇章。”

  就在5月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順利舉行,李家超高票當選。這是繼去年9月選舉委員會選舉和12月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之後,香港新選舉制度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一國兩制”偉大實踐的又一精彩篇章。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自誕生以來,始終像一座燈塔,指引祖國統一大業破浪前行,匯入民族復興的築夢偉業,照亮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前行的方向。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走上了同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實踐證明,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有偉大祖國的堅強支撐,有全國各族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臺灣同胞的同心協力,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一定能夠保持,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能夠實現。

  基本方略: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紀念日。

  25年來,香港繼續保持繁榮穩定。

  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變,自身特色和優勢得以保持。在中央支援下,香港抵禦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等衝擊,鞏固了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數據顯示,香港本地生産總值從1997年的1.37萬億港元,增至2021年的2.86萬億港元;對外商品貿易總額從1997年的約3.07萬億港元,增至2021年的約10.27萬億港元。

  香港的營商環境依然優越,2020年位列全球第三大外來直接投資目的地,長期被眾多國際機構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達9049家,香港的初創企業亦增至3755家,兩項數字均創新高……

  25年來,香港深深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

  香港同祖國內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交流合作越來越深化。香港各界人士積極投身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獨特而重要的貢獻。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愈加突出。

  作為構築深港跨境交通“東進東出、西進西出”大通關格局的重要一極,深圳東部過境高速公路將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一條新的“黃金通道”。圖為深圳東部過境高速公路起點蓮塘口岸夜景。 新華社發 深圳市口岸辦供圖

  數據顯示,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公司中數量佔比超過一半,股票市值佔比超八成,香港成為國際投資者持有內地企業股票的主要渠道;“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成交持續活躍、屢創新高,成為中外投資者跨境資産配置的主要渠道之一;香港成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等重大工程投入使用,香港、澳門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的“一小時生活圈”已初步形成;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求學、就業、創業、出行、安居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讓廣大港澳市民能普享國家發展紅利……

  香港回歸祖國25年不平凡的歷程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實行“一國兩制”,有利於維護國家根本利益,有利於維護香港根本利益,有利於維護廣大香港同胞根本利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謀劃推進新時代“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在深入結合“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中,為“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實踐指明新的歷史航向。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必須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

  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所在。

  “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些重要論述及重要要求,為確保“一國兩制”在港澳實踐行穩致遠提供了頂層設計和底線思維,標誌著中國共産黨對“一國兩制”實踐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新高度。

  2014年6月,中央政府首次就香港事務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從五個方面對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進行深入闡述。白皮書明確提出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對新形勢下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確立“一國兩制”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決定,把“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作為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所具有的顯著優勢之一。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一國兩制”作為重要內容寫入其中。

  這充分説明,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堅定不移,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信念堅定不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為推進依法治港治澳、促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打下了堅實基礎,“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

  風雨挑戰廿五載,踏平坎坷成大道。

  破浪前行: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 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習近平總書記清晰地宣示了“一國兩制”下不可觸碰的三條底線。

  一個時期,受各種內外複雜因素影響,“反中亂港”活動猖獗,香港局勢一度出現嚴峻局面。

  “反中亂港”勢力以爭取“民主”為名,行分裂國家、顛覆政權之實,意圖把香港變成實施“顏色革命”的橋頭堡,嚴重衝擊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危害國家安全,損害香港繁榮穩定,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

  中央堅定支援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支援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嚴厲打擊分裂、顛覆、滲透、破壞活動。

  總攬全局,既堅守初心,又敢於作為,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具有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意義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舉措,將“一國兩制”香港實踐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之中。

  2022年5月8日,李家超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圖為李家超(左五)出席新聞發佈會。 新華社記者 王申/攝

  審時度勢,作出健全中央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特別行政區行使全面管治權、完善特別行政區同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制度機制的重大決策。

  注重頂層設計,推動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

  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同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國安法並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同日公佈實施。

  中央人民政府依法設立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為香港實現由亂到治、確保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支援特別行政區完善公職人員宣誓制度。為堵塞香港特區選舉制度漏洞,2021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隨後,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訂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産生辦法作出系統修改和完善。

  ——2021年9月19日,作為香港特區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舉行的首場重大選舉,特區選舉委員會選舉成功舉行。

  ——2021年12月19日,第七屆立法會選舉順利舉行。候選人具有廣泛代表性,選舉過程公開、公平、公正、安全、廉潔,充分展現了香港特區民主實踐的新氣象。

  ——2022年5月8日,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中,李家超以99.16%的得票率當選為行政長官人選,充分反映香港社會對其高度認同和肯定。

  這三場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實踐充分證明,新選舉制度對於落實“愛國者治港”、保障香港市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推動形成社會各階層各界別齊心協力建設香港的良好局面都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這是一套符合“一國兩制”方針、符合香港實際、符合香港發展需要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

  經歷了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如今的香港正走向由治及興,踏上發展新征程。

  國家發展從來都是香港發展的最大依託,中央的大力支援始終是香港攻堅克難的堅強後盾。

  潮涌大灣區,風好正揚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支援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品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援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之下的灣區建設,開世界未有之先例。

  從港深共建創新及科技園,到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從放寬香港、澳門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置業要求,到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啟動……自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以來,打破藩籬、疏通堵點,粵港澳三地在規則銜接、創新合作等許多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發佈,在體制機制創新空間上為粵港澳大灣區擴容,不斷提升粵港澳合作水準,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將大灣區建設推向嶄新未來。

  數據顯示,僅2021年深圳各部門在前海試點制度創新成果75項,累計達685項。全國首家港資控股的消費金融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等均落戶前海。去年1—10月,前海實際使用港資39.9億美元,佔深圳近50%,同比增長20.7%。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科技型企業已逾萬家,澳門居民就業創業環境不斷改善。

  在祖國改革開放的大舞臺上,香港、澳門乘勢而上: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各級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一個個供港澳青年創業就業發展的平臺正在構築。

  ——中央惠澳十五條、中央惠港十六條、中央惠港青年八條……中央與內地各地便利港澳居民的政策措施涵蓋方方面面。

  ——“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援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支援港澳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臺,特區青年公務員獲送至聯合國機構擔任初級專業人員……

  中央始終想港澳同胞之所想,急港澳同胞之所急,全力支援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升市民福祉。

  “對香港、澳門來説,‘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臺,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期勉,讓港澳社會倍感振奮。

  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央更加重視香港和澳門的特殊優勢和獨特作用,一系列戰略規劃中都有“香港角色”、“澳門角色”,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介面”在不斷增多,深深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之中。

  重大發展:形成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黨把握兩岸關係時代變化,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和對臺方針政策,推動兩岸關係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就對臺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2021年12月10日,以“融通兩岸 共繪家園”為主題的2021海峽論壇第三屆創意塗鴉大獎賽在廈門市集美區大社文創旅遊街區成功落幕。圖為二等獎畫作《圓夢一閩 兩岸同門》的創作者們與塗鴉作品合影。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産黨人在解決臺灣問題、推進祖國統一實踐中形成的最新理論結晶,為新時代對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鄭重宣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推動實現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晤。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晤中強調,“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在於它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他指出,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同屬一個民族,這一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文化往來,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反對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2019年1月2日,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闡述立足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政策主張。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習近平總書記説,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

  2016年以來,臺灣當局加緊進行“臺獨”分裂活動,致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受到嚴重衝擊。

  同時,美西方敵對勢力為了遏制中國發展,縱容鼓動“臺獨”分裂勢力,挑戰和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

  2021年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時,再次闡述了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他強調,中國實現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我們是有耐心的,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臺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為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中央作出一系列鄭重宣示,採取一系列重要舉措,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上劃出清晰紅線,對“臺獨”分裂勢力産生強大震懾。

  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祖國完全統一的時和勢始終在我們這一邊。

  ——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我們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如春風拂面,暖意融融。

  中央出臺一系列惠及廣大臺胞的政策,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從《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到《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從《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援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到《關於支援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大陸種種舉措給予臺胞生活、學習、就業及創業同等待遇,使廣大臺胞積極融入祖國發展新格局,在兩岸融合發展中畫出最大同心圓。

  “人之相交,貴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對於“兩岸一家親”,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念茲在茲。

  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

  “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也是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信念堅定,鏗鏘有力。

  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臺灣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只能也必將在民族復興中變成現實。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