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總書記為何十年三赴“光谷”考察?

2022-06-30 17:27:00
來源:湖北發佈微信公眾號
字號

  “中國光谷”因為“光”得名

  這裡是中國第一根石英光纖誕生地

  這裡是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製基地

  這裡是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6月28日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北武漢考察

  第一站就來到了光谷

  這是繼2013年、2018年後

  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到訪光谷

  總書記為何十年三赴光谷

  他都看了些什麼?

  強調了什麼?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始終將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三次來到光谷,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三次實地“督戰”。

  2013年

  我們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

  習近平總書記眼中的光谷是怎樣的?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光谷,充分肯定了光谷發展的5個特點:發展很快;科技成果轉化效果明顯,圍繞科技體制改革做了不少文章;研究機構與科技人才比較多,有自主創新成果;科技成果轉化比較好,大學産業化做得不錯;産業特色明顯,尤其是光電子産業特色鮮明。

  那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饒有興趣地登上企業自主設計的光纖拉絲塔,不顧拉絲爐刺眼的光芒,觀看了光纖預製棒被熔化拉絲的過程。隨後指出:我們這麼大的國家,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

  習近平總書記説:“一個國家只是經濟體量大,還不能代表強。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培養和吸引人才,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這些話深深觸動了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習近平總書記當時問我,你們的長飛夢是什麼?我説,用6到8年時間做到這個領域的全球第一。習近平總書記又問,為什麼有這個長飛夢?我説,如果中國每一個行業,都有企業做到全球數一數二,那麼我們的國家,也必定會成為世界級的創新大國和經濟強國。”這一席對話,莊丹一直牢記。

  曾經,長飛的整套設備都是從合資方飛利浦學來的,連插排都是歐標。與習近平總書記對話後,莊丹在心裏立下目標,要加大研發力度,實現科技自主,而且要拿下預製棒、光纖、光纜市場份額的全球第一。

  2014年在香港上市時,長飛募集資金11.03億元港幣,其中4成都用在了核心技術研究和産業化;2018年,長飛公司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20億元,又將其中14億元投向自主預製棒及光纖産業化項目擴産項目。在核心技術上的大手筆投資,讓長飛入選了全國首批智慧製造試點,湖北唯一。

  更令人驕傲的是,2016年底,長飛就實現了光纖預製棒、光纖、光纜銷量全球第一。兌現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那一聲承諾,僅用了不到4年。

  如今,長飛的光棒直徑已達到22釐米,單棒拉縴可長達8500公里,為全球最高技術水準,長飛海外業務佔比也已突破30%,實現了國際企業的“關鍵一躍”。

  莊丹介紹:“目前,我們不僅掌握了光纖預製棒、光纖、光纜全部生産關鍵技術,還自主設計並生産製造裝備,甚至連源代碼也是自主編寫。我們不僅做到了自己的碗裝自己的糧食,我們連碗都是自己做的!”

  2018年

  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

  2018年,東湖高新區成立3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光谷。

  這一次,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烽火科技集團考察,一邊查看企業研製的晶片、光纖等高科技産品,一邊了解産品用途、性能、國産化率、在國際同行業中的地位等情況。

  隨後,習近平總書記對企業負責人説,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關鍵技術,掌控産業發展主導權。國家需要你們在這方面加快步伐。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曾軍回憶當時的情形,“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的話語,堅定了大家打造‘中國芯’的信心。儘管技術壁壘很多,但我們堅持自主研發、不斷突破。”

  在研發出100G硅光晶片後,烽火通信研發團隊一度面臨抉擇:是沿用舊有的産業鏈和技術路線,還是繼續開發更小體積與成本的下一代産品?當時,國際同行已採用全新的技術路徑開發下一代産品。“技術掌握在別人手裏”,必須依靠自己拼。烽火通信為研發團隊增加人手與經費投入,大家夜以繼日討論技術方案、測試、修改。

  經過3年的艱苦研發,2021年底,烽火通信推出了中國首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400G相干商用硅光收發晶片。這是目前國際上已報道的、整合度最高的商用硅光整合晶片之一。

  今年,中國信科集團國家重點實驗室還發佈了國內首款1.6T硅光互聯晶片。這意味著,我國硅光晶片技術實現向Tb/s級的首次跨越,這也將為超級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産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針對汽車行業近年出現的“晶片荒”,2021年9月,烽火通信與東風汽車集團聯合成立“車規級晶片聯合實驗室”,2022年成立武漢二進位半導體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高可靠性的汽車晶片産品,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2022年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要作出更大貢獻

  2022年,再來光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在光電子資訊産業領域獨樹一幟。要加強技術研發攻關,掌握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不斷延伸創新鏈、完善産業鏈,為推動我國光電子資訊産業加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華工科技鐳射科技館,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停下腳步細細觀看。

  在聽到一部手機的製作過程中,70%的環節都用到了鐳射工藝,華工科技已為全球一線品牌手機提供近20000套設備時,習近平總書記特意走向前,弓下腰,仔細查看。

  在看到僅兩指寬的金屬片上,也能用鐳射切割出一座黃鶴樓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駐足,特意將切割件拿起來端詳。

  在進入汽車鐳射車身焊接展區後,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駐足。這項技術打破了近40年的國外壟斷,在201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當時,為他們頒獎的正是習近平總書記。

  在車間大樓前,習近平總書記同企業職工親切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還有不少短板,一些産業的基礎還不是很牢固,進一步發展必須靠創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創新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説,如果我們每一座城市、每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每一家科技企業、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圍繞國家確定的發展方向扎紮實實推進科技創新,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承擔起這一光榮使命。黨中央十分關心科技人才成長,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盡可能創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和工作生活環境,讓科技工作者為祖國和人民作貢獻。

  牢記囑託,再續荊彩。

  如今,連接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咸寧五個城市的光谷科創大走廊,正瞄準“光芯屏端網”和生命健康兩大萬億産業集群。

  在光谷,5座大科學裝置加速鼎立,5大湖北實驗室掛牌運營,5大國家級創新中心落地建設。

  在光谷,一代又一代有學識、有夢想的追光者涌現,已匯聚4名諾貝爾獎得主、58名中外院士,每年超20萬科技人員在光谷創新創業。

  作為創建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主體區和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光谷正面向全球原始創新策源,加速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期望的,如果我們每一座城市、每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每一家科技企業、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圍繞國家確定的發展方向扎紮實實推進科技創新,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

  為中華之獨立、自主、安全而創新!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承擔起的光榮使命!

[責任編輯:商林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