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香港回歸25週年】香港市民講述回歸以來變遷:充滿機遇 愛拼就會贏

2022-06-28 17:0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同期】香港市民 王志勇

  我覺得習主席是一個比較細心的人,因為他一來的時候很親切同我們打招呼,然後就問我們幾個不同的問題了,例如説房價的問題,小孩教育的問題。他很關心我們市民大眾的一個生活,我覺得他很“貼地”,很落地(接地氣)。

  【解説】回憶起14年前,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家中訪問時的場景,香港市民王志勇仍記憶猶新。2008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香港,這是他在中央工作後首次訪港。訪港期間,習近平走進香港市民王志勇家,與一家三口拉起家常。從孩子的教育到夫妻倆的工作情況,從老人的退休保障到日常的住房負擔與生活開支。如今,14年過去,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王志勇一家已經搬進了一間更好的房子當中。

  【同期】香港市民 王志勇

  那個時候訪問之後,我們原本的房子我們又搬過一次。因為兩三年之後我們就看見在同一個屋苑,另外一個差不多面積,但是它有多一點窗戶的一個房子,所以對於我們來説是很幸運,可以有機會在努力工作之上,後來就換了一個更好的房子了。所以到現在我們住在這裡,也是非常滿意,也希望我們可以一直在這裡繼續我們的美滿的生活了。

  【解説】在香港基層出生,王志勇從小立志為一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1997年,香港回歸,正是在這一年,王志勇開始投身社會,尋覓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同期】香港市民 王志勇

  IT(行業)我加入的時候,因為我當時就不是讀IT的。應聘信(發)出去了,然後就收到一份,這一份就是我第一份工作,就是IT的工作。當時他請我之後,我就非常努力去學習有關IT、銷售。大概三年多,我的努力就達到一個很好的業績。這個業績就幫我這變成一個小組的組長,後來就有機會加入香港微軟做了大概5年。所以那時候有三種(發展方向),(其中)一個是cyber security(網路治安)。我非常喜歡,因為這一個對我來説我不是只是去銷售,我銷售之外,我是理解有關公司它的需求,怎麼與駭客打架。對於我來説是很有使命感。

  【解説】從單純為了養家糊口,到開始研判行業趨勢,再到追求有社會價值和使命感的工作,與很多愛崗敬業、奮鬥在一線的香港人一樣,25年來,王志勇穩紮穩打、一步一台階,用踏實和勤勞成就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也親歷了回歸以來香港社會的發展變遷。

  【同期】香港市民 王志勇

  我加入原本的公司的時候就比較少用國語(普通話)的。但是後來大概是2000年頭,2001、2002年的時候,越來越多中資的公司在香港設分公司,所以那個時候開始我們要用我們的國語,我當時就有用了,因為我學的東西真的要可以去講。當然在之後,大概這20年越來越多,我們需要用國語(普通話)。所以我覺得這個改變是挺大的,但是這個也對於我們來説是一個很好的變化。

  【解説】二十五年彈指一揮間,隨著香港與內地城市交流的不斷加深,旅遊互通也成為了兩地民眾相互了解的主要方式。

  【同期】香港市民 王志勇

  我覺得香港人越來越喜歡去認識多一點內地的事情,例如説旅遊,我們去吃一點東西等等。比如説我們之前也比較少回內地,但是現在近幾年例如説我太太之前沒有去過上海,但是她幾年前同我去過之後,就覺得我們每年也要去一次。所以我覺得無論是風景或者是改變的變化,內地是很大的,我們也很喜歡希望多一點去其他地區。

  【解説】近年來,隨著港珠澳大橋開通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兩地交流合作愈加頻繁。從“十四五”規劃支援香港發展“八大中心”,到“前海方案”擴區擴容,多領域多層次的惠港政策相繼出臺,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重利好。多年從事資訊技術行業的王志勇深諳其中蘊含的機遇和空間。

  【同期】香港市民 王志勇

  近幾年也是説一個全球化。我覺得大灣區是有不同優勢,在例如説你有技術,我有場地,我也有一些其他的地方可以補助的情況之下,有一個大灣區的概念是挺好。但是也希望我們的這一代一些IT從業者(無論)專才也好,年輕人也好,他們可以理解多一點有關大灣區的發展,怎麼去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

  【解説】二十五年,櫛風沐雨。與數百萬的勤勞上進的香港人一樣,王志勇以“愛拼才會贏”的發憤圖強撐起了屬於自己的小家,也見證了一代代港人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的香江故事。

  【同期】香港市民 王志勇

  其實我在我的年紀,我可以有我自己的房子,我有美滿的家庭,有我的家人一起,有我的朋友,其實我覺得非常幸福了。也希望其他的一些年輕人,他們未來的時候同我一樣,在最初肯定是困難的,但是我很重視一個名言是,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我們只要保持我們的信心,努力、毅力,去追求你可以做的事情,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

[責任編輯:齊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