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什麼西方驚呼“金磚比G7更酷”?

2022-06-26 15:40:00
來源:朝陽少俠
字號

  今年最重磅的中國主場外交——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及系列活動——剛剛圓滿落幕。

  之所以重磅,首先是體量擺在那裏。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個個都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的重量級選手。五國橫跨四大洋,加起來代表全球國土面積的26%,總人口數的42%,GDP總量的25%。如此龐大的朋友圈發出共同聲音,“地球也要抖三抖”。

  當今世界,各種合作機制不少。看看美國等西方國家,近年來排布“三邊+”“四邊+”“五眼+”“七國+”“北約+”,各種“圈中圈”“群中群”,可謂五花八門、層出不窮。

  作為“非西方世界”的標桿,金磚合作跟美西方“三四五七”連環陣究竟有什麼本質不同?不妨比上幾輪。

  第一輪:

  開放自信 VS 封閉排他

  金磚五國中,四個來自亞非拉,一個來自歐亞地區,無論從地理分佈還是人種劃分上看,都具有廣泛代表性。

  難能可貴的是,金磚這個事實上的“大塊頭”從不固步自封,而是對所有志同道合者敞開懷抱。五年前,金磚開創性推出“金磚+”,邀請墨西哥、埃及、幾內亞等國與會,讓更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享受到金磚“群福利”。

  今年5月,金磚國家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外長對話會召開,哈薩克、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等國外長與會。剛剛舉行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更有18國領導人參加,創下歷史紀錄。

  在本次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中,五國領導人同意,繼續開展“金磚+”合作,推進金磚擴員進程。

  當金磚張開雙臂做“加法”時,美國卻做起了“減法”。要加入他們的機制,必須模倣美國的自由民主,遵守美國的家法幫規,服從美國的耳提面命。

  去年底,美國拼湊“民主峰會”,將各國分成三六九等,那些姓社不姓資的、敢於向美國叫板的、不符合美式民主標準的國家,統統被拒之門外,最終一地雞毛,慘澹收場。

  不久前,美國推出“印太經濟框架”,除了中國之外,還將對華關係密切的柬埔寨、寮國、緬甸排除在外。

  美國還搗鼓美洲峰會,本想一展“美洲話事人”雄風,卻因拒絕邀請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領導人,招致拉美國家群體性“圍攻”,辦了一場“吐槽美國峰會”。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直言,自己之所以選擇參會,就是為了把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的聲音帶到會上。

  金磚開門搞合作,打破了數百年來西方國家高高在上端坐中心、其他國家低眉順眼屈居週邊的依附體系,體現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自強、團結合作、開創光明前景的共同願景,吸引力自然越來越大。

  正如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研究所所長弗拉基米爾 列別欣所説,金磚國家與G7各國關係完全不同,G7中美國是老大,其他國家都是附庸,而金磚國家關係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

  而早在2015年,德國《日報》就評論稱,金磚國家這個最大的新興市場聯盟正在不斷壯大,金磚峰會比西方G7峰會更酷!

  第二輪:

  公平正義 VS 霸權霸淩

  今天的世界很不公平。美國極力破壞二戰後各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成為世界最大亂源。美國上屆政府任性退出17個國際組織或協議,令世人瞠目。現政府儘管高喊“美國回來了”,但搞的還是“有選擇的多邊主義”,對於《開放天空條約》等被認為有損美國利益的協議,美國仍然延續“毀約退群”做法,被斥為“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義”。

  俄烏戰事爆發後,美國滿腦子想的都是要借機搞垮俄羅斯,重新掌控歐洲,維護自身絕對霸權,為此不惜繞開聯合國,對俄羅斯發起“地獄級”非法制裁,向烏克蘭提供大量進攻性武器,阻撓俄烏停火談判,激化全球能源、糧食危機,讓本就艱難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特別是逼得廣大發展中國家為美國一己私利買單。

  金磚國家正在擔負起凝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力、提升發展中國家話語權的重任,通過同美西方“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作鬥爭,努力爭取在現存秩序內對等的話語權,推動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今年以來,金磚國家已多次就支援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烏克蘭局勢等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發出客觀公正聲音。五國不僅無一參與美西方對俄羅斯制裁,還引領全球140多個國家反對非法單邊制裁,成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自強、抵制單邊主義的領頭羊。

  這次會議期間,還發表了意義重大的《北京宣言》,就支援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等表明共同立場,為維護世界和平提出金磚主張。

  法國《費加羅報》、香港《南華早報》等國際媒體稱,金磚國家的平等合作理念、戰略自主價值正贏得更多國際關注和重視。在美西方對俄制裁加劇國際動蕩之際,全球南方國家更加渴望尋求現行國際治理體系的替代選項。

  可以看出,金磚“和聲”並不是為了五個成員國的小圈子利益,而是在捍衛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增加了全球“覺醒力量”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底氣。

  第三輪:

  互利共贏 VS 美國優先

  “金磚”合作已經推進了16年。西方先是唱衰“搞不成”,後又預言“搞不長”,但烈火見真金,“金磚”非但未現疲態,反而不斷推陳出新、成色更足。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有助於各國發展和人民福祉的合作就是好合作。在這方面“金磚”成果斐然,無論是幫助南非興建公路橋梁,還是助力印度沙漠地區水利結構調整,抑或是協助俄羅斯興建長途運輸走廊,都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利益。

  為了實現互利共贏,金磚舍得拿出真金白銀。總部位於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最近宣佈,銀行在印度設立區域辦公室,從2022年到2026年,銀行將為成員國提供300億美元資金支援。

  而習慣“零和思維”的美國,字典裏顯然不會有“共贏”。無論是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還是拜登的“重建美好未來”,無不散發出濃濃的利己主義、殖民主義、本土主義色彩。

  美國廢棄各種自貿協定,另起爐灶推出“印太經濟框架”等有名無實的倡議,美其名曰“功能表式”合作,實際上是強迫各國接受美國所謂的高標準和自身單方面議程,在關稅減讓、市場準入等方便讓利發展中國家的領域卻幾乎“一毛不拔”,説白了就是想“空手套白狼”,讓其他國家犧牲自身利益服務美國戰略目標。

  同時,美國經濟形勢日益嚴峻,面臨滯漲、衰退風險增加,既無心也無力向各國提供實際幫助。不久前,拜登在美國—東盟峰會上宣佈出資1.5億美元用於與東盟國家開展多領域合作,被嘲“打發叫花子”。要知道,東盟國家總人口近7億,美國這筆“鉅款”同東盟的體量比起來,無異於九牛一毛。

  第四輪:

  可持續性 VS 實用主義

  金磚五國的政治制度、歷史文化和價值觀雖有不同,彼此之間甚至還存在一些現實分歧,但這些都沒有妨礙五國走在一起、走到現在、走向未來。

  正因為五國堅持求同存異,智慧地選擇了“聚焦發展搞合作”,我們向前的步伐才這麼穩、這麼堅定。2005年,五國GDP在全球佔比不足10%,2021年大幅躍升至2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金磚國家成立以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以金磚五國為核心的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70%,遠高於G7。

  2021年,金磚五國實現了7.6%的經濟增速,遠高於5.5%的世界平均水準,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復蘇的發動機,讓國際社會對這一重要機制的生命力與可持續性更加充滿信心。

  得人心者得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今年金磚會議的另一大亮點,就是打造了面向未來的高品質技術人才儲備庫,建立“金磚國家職業教育聯盟”,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可持續發展目標解決方案大賽、女性創新大賽,促進五國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銜接。

  而美西方政治生態所奉行的實用主義往往出臺短視政策,終究是因噎廢食、難以為繼。他們出於地緣政治目的破壞國際經貿規則,對中國、俄羅斯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徵關稅、實施禁令和全面制裁,不過是妄圖把競爭者扼殺在搖籃中。

  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丹尼爾 德雷茲納曾在《外交》雜誌發表文章,批評美國歷屆政府將制裁作為解決外交問題的首選方案,非但起不到效果,還造成人道主義災難,稱“美利堅合眾國”已成為“制裁合眾國”。

  放眼全球,當前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慘狀,委內瑞拉和古巴困境,愈演愈烈的烏克蘭難民潮和歐洲能源危機,無一不在警示世人:美國之計不可從,美國之路不可取。

  東邊日出西邊雨,這不僅是百年變局下“西方”與“非西方”之間的生動寫照,更是維霸反動勢力與反霸進步力量此消彼長的必然潮流。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説,之所以出現全球亂局、世界危機,是因為好的國際公共産品太少,壞的國際公共産品太多。我們需要新的行動體,來支撐和重塑世界秩序。中國和金磚既有能力,也有意願。

  真心期待金磚國家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能夠充分發揮出全球局勢“穩定器”、發展“加速器”的作用,成為一塊塊堅固的“實磚”,為世界鋪平共同繁榮的道路,帶各國走出零和博弈的泥淖。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