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華全媒+|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來自一些糧食主産區的新變化

2022-06-25 09:0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糧食安全的根基在耕地,在第32個全國土地日即將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深入黑龍江、山東、四川、內蒙古等糧食主産區發現,各地在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的同時,創新舉措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不斷增強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的底氣。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耕地保護紅線必須放在首要和優先位置。

  保護黑土,讓黑龍江綏化市綏棱縣九井村黨支部書記蔣慶財多了一個新頭銜:田長。他從今春起管理全村1萬多畝黑土。

  今年,黑龍江省在全省範圍內全面推行“田長制”,建立省、市、縣、鄉、村和網格、戶“5+2”七級田長的責任分工體系。

  黑龍江黑土地面積佔全國的45.7%。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要求,黑龍江把耕地保護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用“長牙齒”措施保護每一寸耕地。

  

  5月18日拍攝的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的稻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在山東,有12.6萬名田長活躍在田間地頭。這些田長由鄉鎮幹部、村“兩委”委員、基層黨員擔任,實行網格化管理、動態巡查,為的就是每一塊地都有人管。

  針對耕地違法行為各地加大監測力度。山東以國土空間基礎資訊平臺為載體,將各類數據匯聚整合為一體化的自然資源“一張圖”,統籌運用人工智慧、物聯感知、5G等技術,建立衛星遙感“天上看”、視頻監控“實時看”、網格員“地上巡”、公眾參與“隨手拍”的空天地一體化全覆蓋動態監測監管體系。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處處長孟慶峰介紹,山東對耕地違法現象“零容忍”,有了智慧化監測手段,就像“長了翅膀、長了眼睛”一樣,大大增強了監管能力。

  

  提高耕地品質

  耕地保護,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品質。耕地品質提高,厚植豐收底氣。

  在地處河套灌區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幹召廟鎮黃羊村,許多村民正在幾個月前平整的土地上,給玉米施肥、澆水。村民王巨成説:“種的60畝玉米,都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內。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澇能排,每畝增産100公斤沒問題。”

  記者現場看到,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呈網格狀佈局,田成方、渠相通,集中連片的玉米拔節生長。幹召廟鎮鎮長喬曉慶説:“全鎮利用秋收後和春播空閒,將7萬多畝分散種植的碎片化耕地改造成為高標準農田。”

  

  內蒙古河套地區糧食生産基地。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的資訊顯示,截至目前,內蒙古高標準農田總面積增至4589萬畝。自治區農牧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林利龍説,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産量增加10%-20%,畝均可節本增效約300元。

  提高耕地品質,鞏固和提升糧食生産能力,各地在發力。

  記者了解到,山東今年已安排資金99.54億元,支援建設高標準農田,畝均補助標準由1500元提高至1950元;到今年底,黑龍江省將建成1億畝高標準農田。

  此外,推進地力恢復提升,多地結合實際做出探索。黑龍江根據不同土壤類型和積溫帶,探索形成以秸稈翻埋還田、秸稈覆蓋免耕等為主的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稈翻埋、旋耕和原茬打漿還田為主的“三江模式”。截至去年底,黑龍江省全省耕地品質等級3.46等,高出東北黑土區0.13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36.2克/千克。

  

  向科技要産量

  各地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應用力度,向科技要産量。

  設置好經緯度坐標,無人收割機就開始作業,遇到障礙物自動避讓,走到地頭自行轉彎,滿倉後會停到一旁自主卸貨,然後再回到地裏繼續收割作業……

  這一幕發生在麥收季節的山東淄博生態無人農場裏。淄博禾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理工大學科研團隊合作打造了這家生態無人農場,實現對農業生産和科研育種的智慧感知、預警和分析。

  

  6月7日拍攝的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麥收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四川産糧大縣中江縣77%的土地為丘陵,2022年計劃宜機化改造土地面積5萬畝。6月中旬,記者在中江縣永太鎮長河村看到,經過宜機化改造後的淺丘環繞中,玉米已經長至齊腰“挂須”,綠油油的大豆苗也長到了20釐米左右。

  在開展宜機化改造的同時,四川還在多地開展“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融合。據介紹,今年,四川還將在20多個縣投入1億余元資金,繼續在土地上“做文章”。

  眼下,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幹召廟鎮棋盤村萬畝節水農業示範園區,村民們正在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滴灌玉米,促進肥料高效利用、耕地地力提升。

  內蒙古耕地保有量超過1億畝,今年糧食生産在穩面積、挖潛力、提單産上下功夫的同時,重點開展農業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推廣使用高標準農業節水技術,進一步提升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水準。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