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金融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 有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聚焦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

2022-06-24 11:3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6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題:金融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 有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聚焦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

  新華社記者吳雨、李延霞、劉開雄

  2012年至2021年,我國人民幣貸款餘額年均增長13.3%;穩步推進試點註冊制;取消銀行、證券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擴大金融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有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中共中央宣傳部23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

  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

  過去十年,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迴圈逐步形成——

  2012年至2021年銀行貸款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分別為13.1%和14.7%,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同業理財、信託通道業務較歷史峰值大幅縮減,金融脫實向虛勢頭得到扭轉;農業保險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從2012年的0.9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4萬億元……

  過去十年,金融支援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截至4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8.8萬億元,是2012年末的3.35倍,普惠小微授信戶數佔全部市場主體的三分之一;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較十年前增加了近7倍;科創板“硬科技”産業集聚效應初步形成;綠色貸款、綠色債券餘額位居世界前列……

  過去十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顯著拓展——

  推出新三板、科創板,設立北交所,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大幅增強,股債融資累計達到55萬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已成為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的重要渠道,期貨期權品種覆蓋國民經濟主要領域;截至4月末已累計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1.78萬億元……

  “這十年,我們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人民銀行堅持管住貨幣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2012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0.8%,與名義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穩健發展。

  過去五年內,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産年均增速分別為8.1%、11.4%,低於同期信貸投放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在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看來,通過清理脫實向虛、亂加杠桿、以錢炒錢等活動,從根本上扭轉了資金空轉,流向實體經濟資金大幅增加,中間鏈條大幅壓縮,融資成本也有所下降。

  我國金融改革開放更進一步

  持續健全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取得重大進展,穩步推進試點註冊制,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啟動滬深港通、滬倫通……十年間,我國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擴大金融開放,金融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

  “改革開放是金融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陳雨露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成果顯著,有力支援了國民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圍繞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基礎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實現核準制向註冊制的跨越,穩步推進試點註冊制,發行市場化程度、審核註冊效率和可預期性大幅提升,交易、退市等關鍵制度得到體系化改善。

  隨著我國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金融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人民幣資産受到國際投資者歡迎。

  一方面,一大批國際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肖遠企介紹,2021年,在華外資銀行資本和資産均較十年前增長超過50%,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本十年間增長1.3倍,資産增長6倍。

  另一方面,不斷拓展的開放渠道,吸引大批國際中長期投資者加快配置人民幣資産。外匯局數據顯示,2021年末,境外投資者投資我國證券21554億美元,較2012年末增長3倍。

  此外,境內居民配置境外資産的渠道進一步拓寬。2021年末,我國對外證券投資9797億美元,較2012年末增長3倍。

  “跨境證券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便利度進一步提升,境內股票和債券逐步納入國際主流指數,跨境投融資交易規模增加,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説。

  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

  高風險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5萬億元、過去十年累計消化不良資産16萬億元、恢復和處置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600多家……十年來,我國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

  過去十年,金融部門處理了一批突出風險點。“我們始終堅持理性思維、底線思維,化解重點機構、重點環節、重點業務領域、重點地區的風險。”肖遠企表示,突出風險點的傳染性、外溢性明顯收縮,金融資産脫實向虛勢頭得到扭轉,社會金融秩序基本實現“由亂到治”,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逐步夯實。

  過去十年,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態勢持續鞏固。李超表示,通過改革提升監管治理效能,健全市場內生穩定和外部約束機制,及時穩定市場預期,資本市場近年來經受住了各種國際國內超預期衝擊,主要指數穩中有升,風險總體收斂、基本可控。

  外匯儲備是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重要的“穩定器”和“壓艙石”。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今年5月末超過3.1萬億美元,連續17年穩居世界第一。“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成功應對了多輪外部衝擊,跨境交易規模明顯提升,外匯儲備總體穩定,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王春英説。

  近年來,中小銀行風險備受關注。肖遠企介紹,總體上看,中小銀行運作平穩、發展健康。“儘管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個別機構風險比較高,有的還涉嫌違法犯罪,但總體而言,風險是完全可控的,廣大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依法受到保護的。”

  陳雨露表示,要構建與金融高水準開放要求相適應的監管體系,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建好各類“防火牆”,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