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這十年丨我國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 外匯儲備總體穩定

2022-06-23 19:44: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光明網訊(記者 丁玉冰)6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第十場“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

  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對十年來我國外匯市場的運作和跨境資金流動情況作出了較高的評價,她表示,近年來外部環境錯綜複雜,給我國外匯市場運作帶來較大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夯實了外匯市場平穩運作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成功應對了多輪外部衝擊,跨境交易規模明顯提升,外匯儲備總體穩定,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

中國這十年丨我國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 外匯儲備總體穩定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徐想 攝)

  這十年,我國外匯市場呈現了更加成熟的發展特徵。王春英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是國際收支結構更加穩健。經常賬戶順差始終處於合理均衡區間。對外資産負債結構逐步優化,民間部門持有資産規模不斷提高;外商直接投資持續增加,外債增長主要來自境外長期資金配置我國債券,外債結構優化,風險可控。

  二是金融市場更加開放。跨境證券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便利度進一步提升,境內股票和債券逐步納入國際主流指數,跨境投融資交易規模增加,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

  三是匯率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更加明顯。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能夠及時有效地釋放外部壓力,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同時,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和國際支付結算中的佔比持續提高,有助於降低我國跨境交易中的貨幣錯配等風險。

  四是外匯市場參與者更加理性。市場主體逐步適應了匯率雙向波動,總體保持了理性交易模式。企業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在增強,管理匯率風險的能力不斷提高。

  五是“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外匯市場管理框架更加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不斷健全,宏觀審慎工具更加充實,微觀監管執法標准保持跨週期一致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我國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將保持活躍,外匯市場平穩運作具有更加堅實的基礎。”王春英説。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