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合力“選苗壯苗”,讓新農人奉獻鄉土

2022-06-23 09:1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一半時間在教室,一半時間在試驗田,還要學習農業之外的知識,涉獵很廣。”2015年,懷揣“農場夢”的大學生趙九梅選擇加入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安徽農業大學、共青團安徽省委組建的“現代青年農場主”試驗班。“通過試驗班的學習實踐,我明白了新農人不能只低頭種地,生産、管理、銷售方方面面都要學、都得懂。”趙九梅感慨。

  如今,試驗班已延續九屆,共畢業223人,一批懂生産、擅經營、會管理的農科人才由此走出。

  “這折射出鄉村全面振興對‘三農’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錢文榮認為,真正打通農林學子興農愛農“最後一公里”,還需校企密切合作,多種方式“選苗育苗壯苗”,讓農林人才茁壯生長。

  在實戰中練就“十八般武藝”

  今天的趙九梅,已經是巢湖市黃麓鎮蘆溪村巽風湖生態農業園掌舵人。“得感謝試驗班!讓我從剛工作時的兩眼一抹黑,到如今在實戰中得心應手,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頭雁。”她的生態農場帶動100多名農民脫貧致富,還承接了15名在校大學生創業孵化、80多名大學生實訓實踐。

  “辦班之初,很多同學對人才培養過程不了解,對畢業後的前景有擔憂,報名積極性並不高。”“現代青年農場主”試驗班負責人鄢高翔坦言。為此,幾家合作單位定期為人才培養把脈問診,及時將鄉村振興、“雙碳”等重大戰略補充到教學方案中,讓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高度吻合。漸漸地,一批學子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實現了高品質就業。

  近年來,不少涉農企業紛紛向高校拋出“橄欖枝”,校企密切合作,幫助高校畢業生練就“十八般武藝”。

  2015年6月,浙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辦了農資訂單班,探索“定向培養、農學結合”的農資行銷人才培養新模式。浙農股份在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設立100萬元農資訂單班校企合作專項基金,全程參與招生、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日常教學管理等工作。

  “農資訂單班的開辦,有效解決了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脫節的現實矛盾,為我們培養了一批高素質農資行銷人才。”浙農股份人力資源高級主管王劍軍告訴記者,自2015年至今,農資訂單班先後開設4屆,從第5屆開始將升級為“青苗計劃”暨農業高技能人才培養項目,力爭培養一支具備為農服務情懷、掌握農機農藝技能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

  讓農林學子“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

  據錢文榮觀察,雖然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在農業領域實現了就業,但真正留在一線、引領關鍵技術和産業發展的人才仍不多。為此,要加強産教融合,讓教師、學生把目光聚焦在農業生産一線最現實的問題上。

  “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業已經從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逐步向機械化、資訊化、智慧化轉變,對新型農業人才的數量和品質要求也日益提高。”中國農業大學就業創業辦公室主任郭立群告訴記者。為此,中國農業大學紮實推進校地人才合作,引導畢業生到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産業、農産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閒旅遊業、鄉村新型服務業、鄉村資訊産業等現代農業領域就業,幫助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

  2021年10月,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合作成立“綠色智慧複合肥研究院”。雙方共建研發基地和研發隊伍、共同培養研發人才、共同開發綠色智慧複合肥産品、共建肥料研發—生産—銷售—服務新體系、共用研發成果,紮實打造具有行業示範性、引領性和前瞻性的國家級創新平臺。“通過項目化合作,一批高校的好苗子走出‘溫室’,走入實戰場,不僅突破了綠色發展的關鍵技術,也在服務國家‘雙碳’戰略上得到了歷練和提升。”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勇説。

  雲南今禹生態工程諮詢有限公司是西南林業大學校友企業。“公司業務發展與西林優勢學科高度契合,在生態環境建設領域,雙方在實驗室、科研人員、項目申報、組織實施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雙方還共建就業創業實習實踐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企業派出技術骨幹擔任實習指導員,確保學生到公司來有事情可做,有師傅引領。”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企業嵌入“育人”鏈條

  今年6月,楊菲月即將入職正大集團。2019年10月,學習動物醫學專業的她通過信陽農林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和正大集團簽訂的“新農科協同育人”項目,加入了“正大紅專書院”。

  “剛進入農牧行業學習時,心情是比較忐忑的。‘紅專書院’讓我真正了解到農牧行業的發展狀況。”2020年7月,楊菲月參加了書院夏令營,來到慈溪現代農業産業園。“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智造農業’帶來的震撼。從那時起,我對現代農牧業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投身農牧業的決心和信心。”她説。

  據悉,信陽農林學院和企業共同開辦的“紅專學堂”目前已開展48講,其中企業開講23次,參加學生達1.2萬餘人次。隨著學堂影響力不斷擴大,覆蓋面越來越廣,企業參與越來越多,學生的專業視野及“三農”情懷得到了提升,其中很多人通過這種培養方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崗位。

  畜牧獸醫專業2021屆畢業生王選擇也是“紅專書院”的受益者。“大二時我就通過選拔進入‘牧原紅專書院’。經過2年的培養,我對企業的管理模式、工作性質、職業發展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也明確了自己的就業方向。”王選擇介紹,2020年自己通過校企合作到牧原集團實習,畢業後正式留任。現在,他已經是牧原集團汝州某繁殖場工段的段長了。

  “紅專書院”只是信陽農林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創新校企合作、産教融合協同育人實踐的一部分。從2018年開始,學院把企業納入“育人”鏈條,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精心打造了“紅專學堂”“紅專書院”“紅專基地”“紅專課程”等“紅專新人工程”育人模式,以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為主線,將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

  “今年我校本專科畢業生共有5047人,目前畢業去向已落實的有2282人。”該校招生就業處副處長李門雙説,“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與用人單位、招聘企業的深度合作,為畢業生挖掘就業機會,構建市場化社會化的就業工作機制,全力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

  (本報記者 張勝 陳鵬 王美瑩)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