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制度加快落地 管好用好養老錢袋子
日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迎來制度性安排——個人養老金制度。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要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援、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記者近日獲悉,關於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相關配套制度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
除了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近年來也取得了快速發展,産品種類日益豐富。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形勢下,提高自我保障意識、及早謀劃老年生活、合理儲備養老資金已成共識。多位業內人士建議,要根據個人財務狀況統籌規劃三個支柱,即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商業養老金融;對於後者,要根據個人風險偏好,合理配置儲蓄、理財産品、保險産品,有效分散風險。
自願參加個人養老金
對於不少習慣了透支消費的年輕人來説,儲備養老資金的關鍵,是要把牢資金出口、避免“月光”甚至寅吃卯糧、讓資金穩步沉澱增值。我國正在試點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就可以有效避免提前支取問題。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出臺,這對於我國構建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意義重大。眾所週知,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包含“三個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目前發展相對完善,覆蓋範圍也在持續擴大;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主要發揮補充作用,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建立,已有良好發展基礎;第三支柱則稍顯“不足”,此前缺乏相應的制度性安排,主要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
“個人養老金是國家關於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有利於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説,退休後能夠再多一份收入,進一步提高退休後的生活水準,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品質。
如何參加?如果已經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就可以選擇參加個人養老金,該制度堅持自願原則,並不強制。此後,個人需要開設兩個賬戶:個人養老金賬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前者用於資訊記錄、查詢和服務,後者用於繳費、購買産品、歸集收益。“這兩個賬戶是相互唯一對應的,參加人可分別在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社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商業銀行等多個渠道開設。”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介紹,通過商業銀行渠道可一次性開設以上兩個賬戶。
如何投資?個人養老金由個人繳費,參加人可自主決定全程參加或部分年度參加。起步階段的年度繳費上限是1.2萬元,參加人可自主決定繳納多少。“接下來,隨著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繳費上限再適時逐步提高。”聶明雋説。繳費後,個人養老金採取市場化運營,由參加人自主購買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還可進行長中短期組合,以上操作全部在資金賬戶中完成,不需要跑多個金融機構。“從境外成熟經驗看,參與人能夠通過個人養老金參與資本市場、分享實體經濟發展紅利。”中國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負責人林曉徵説。
如何領取?避免提前支取是個人養老金的顯著特點,有助於理性規劃個人養老儲備、切實起到補充養老的作用。具體來看,賬戶資金封閉運作,在繳費階段只進不出,繳費、投資收益都在賬戶裏滾存,只有達到相應年齡條件時才可領取。
理性選購養老理財
除了個人養老金,以養老理財、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為代表的商業養老金融也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
其中,養老理財得到了投資者的踴躍認購。記者從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獲悉,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4家試點機構共發售16隻養老理財産品,超過16.5萬投資者累計認購約420億元,募集金額遠超預期,有些産品“供不應求”,首批産品中有多只産品多次上調了計劃募集規模。此外,6月20日又有兩隻新發行的養老理財産品正式結束募集,截至目前,養老理財發行數量已擴充至24隻。
青睞養老理財的中年人不在少數。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數據顯示,40歲至50歲投資者佔比達27%,30歲至40歲投資者佔比近20%,二者合計約47%,在總投資者中佔比近一半;50歲至60歲投資者佔比最高,達28%。“這體現出投資者對養老理財需求的廣泛性和迫切性,也表明養老財富的市場空間廣闊。”工銀理財董事長王海璐説。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養老理財普遍期限較長,投資者需理性衡量中長期收益,不可將養老理財當做“賺快錢”的渠道。從試點情況看,首批養老理財封閉式産品的期限為5年,部分産品特別設定了分紅條款,可滿足持有期間投資者的部分流動性需求。
“養老理財旨在引導投資者形成健康可持續的養老理財理念,對養老進行科學合理規劃,根據自身實際將手中的長期資金轉化為養老金融産品。”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説。
為此,投資者在購買養老理財時應重點考慮三大因素。一是考慮自身養老需求,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長期養老投資;二是考慮自身的資金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三是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關注養老理財産品的風險收益特徵,選擇風險情況相匹配的養老理財産品。
養老儲蓄業務將推出
由於養老儲備的需求多元化,相應的,金融産品覆蓋的風險偏好也應多元化,不可全部集中在中、高風險偏好。“我國是一個儲蓄大國,儲蓄率較高,應契合公眾的儲蓄習慣,進一步豐富養老金融産品供給,與養老理財産品等形成補充。”董希淼説。
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當前投資者對於存款這一低風險産品仍有較高需求。以大額存單為例,儘管其年利率持續走低,1年期利率僅為2.1%,但投資者想要成功買到卻並非易事。截至6月20日,中國工商銀行顯示在售的4款3年期大額存單中已有3款售罄,其餘1款僅面向新客戶銷售。
推出“特定養老儲蓄業務試點”,正是為了滿足低風險偏好人群的養老金融需求。“正在加快研究特定養老儲蓄業務試點,初步考慮由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大型銀行在部分城市開展試點。”中國銀保監會大型銀行部負責人在日前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透露,該業務兼顧普惠性和養老性,産品期限比較長、收益穩定、本息有保障,可滿足低風險偏好居民的養老需求。具體來看,特定養老儲蓄産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種類型,産品期限分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檔,初步考慮單家銀行的試點規模為100億元,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養老金融業務將逐步形成多元主體參與、多類産品供給、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發展格局。中國銀保監會日前在《關於規範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接下來,將支援和鼓勵銀行保險機構依法合規發展商業養老儲蓄、商業養老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養老金融業務。“但有一個底線,商業養老金融業務必須體現養老屬性,産品期限符合投資者的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週期特點,同時,還要對資金領取設置相應的約束性要求,避免短期‘快進快出’。”銀保監會上述負責人同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