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近鏡頭丨“這件事我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覆復地去抓”

2022-06-21 15:5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我今天乘飛機、坐火車、坐汽車,先後用了三種交通工具,專程來這裡看望大家。”沿著“之”字形的山間小路爬到半山腰,見到村民們,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説。

  2019年4月15日,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習近平總書記踏著濕滑的石階一步一步登上陡坡,前往貧困戶譚登周家看望。

  譚登周和老伴兒焦光潤在門口迎接。老人身後的門框上貼著一副對聯:“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兩苦有醫保”。橫批:“共産黨好”。

  老譚年逾六旬,2018年3月外出務工時受了重傷,老伴又患有風濕、哮喘等慢性病,這讓曾在2016年脫貧的譚家再度返貧。

  “在床上躺了4個多月,黨和政府補助14萬。”老譚用手比劃著激動地説:“要不是政策好,我墳上的草都這麼高啦!”

  聽完老譚一席話,習近平總書記握著他的手説:“黨的政策對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

  如今,老譚一家吃穿不愁,靠養蜜蜂和村護林員公益崗位一年收入過萬元,平時吃藥住院等都有政策保障。今年4月,村裏還幫助他家將院壩旁的農房改造成農特産品銷售店,一年又可以多5000元的保底收入,穩定脫貧更有保障。

  華溪村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坐落在“兩山夾一槽”地帶,海拔高差大,土地分佈零碎,每人平均可耕地不足一畝。

  從北京出發,行程1800公里,4月15日中午,習近平總書記一下飛機,又輾轉3個多小時才抵達大山深處的華溪村。

  一天時間,從首都到省、市、縣,再到鄉、村,一路馬不停蹄,一竿子插到底,親臨脫貧攻堅第一線。這樣的節奏,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的常態。

  “我專程來看望鄉親們,就是想實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還有哪些問題。”他笑著補充了一句,“這次到重慶來,就抽查你們這一個點。”

  離開華溪村,回到重慶市裏,已是深夜。第二天,一場以“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為主題的座談會在重慶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為脫貧攻堅的成績感到欣慰:“看了這麼一個村,我心裏是有底的。到2020年初,預計全國將剩下600多萬貧困人口和60多個貧困縣。把今年工作抓好抓實,明年繼續攻堅,就能徹底消滅現行標準下的貧困。從各方面情況看,我們對完成任務是很有信心的!”

  千里奔波,夙夜在公。2015年到2020年,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階段性重點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召開7個專題會議系統部署、壓茬推進。

  “脫貧攻堅是我心裏最牽掛的一件大事。”“我提倡釘釘子精神,這得從我做起啊!這件事我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覆復地去抓。”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鐫刻著執政者奮進的步伐。4月18日起,新華社開設“近鏡頭 溫暖的瞬間”欄目,精心選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精彩瞬間,講述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溫暖故事。

   

[責任編輯:韋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