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國“糧”策】四川:打響夏糧收穫“第一槍” “黑科技”助力新時代“天府糧倉”

2022-06-15 16:2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15日,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的高標準水稻種植基地,茁壯生長的稻田在微風吹拂下,泛起陣陣綠波。這個佔地3100畝的基地育有100余個水稻品種,是四川標準化程度最高的高標準農田示範樣板之一,目前已在該省率先實現水稻“耕、種、播、收、烘”全程機械化生産。

  “實現藏糧于技,‘讓中國碗裝中國糧’,就要用科技保衛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教授馬均在永豐村進行水稻栽培超過20年,他説,雖然永豐村基地核心示範區超高産攻關田水稻最高畝産達到969公斤,創造四川盆地水稻超高産紀錄,但高産並不是大家的最終目標。“現在我更注重品質了,目前在種的鴨稻米,就採用了生態的方法,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作為中國夏糧率先收割的地區,西南麥區打響了夏糧收穫的“第一槍”。近日,四川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啟動夏糧大規模收穫的進程,“天府之國”千里沃野,一片壯觀的機耕圖景:收割機開足馬力馳騁于川東北的金色麥浪間,智慧插秧

  在成都平原高標準農田裏大顯身手,無人機盤旋在攀西現代農業園區的果林上空……

  目前,四川水稻、玉米等大春糧食作物播栽進度已超九成。剛用無人駕駛收割機對四川“五良”融合無人農場(大邑)的小麥進行了機械化收割,西華大學專家和農戶一起又插下了嫩綠的水稻秧苗。“隨著人口老齡化,現在全球都面臨著‘未來誰種地’的問題,而探索無人農場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西華大學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霜介紹,今年是該研究院參與無人農場建設的第一年,雖然無人機收割效率暫時不如人工操作機收,但是收割品質與精度已高於人工。

  “無人農場建設是一個逐步探索提高的過程。”王霜介紹,小麥協同收穫是無人農場其中的一個環節,無人農場目前還做到了無人機植保和無人駕駛旋耕機翻土等無人作業。在三年後專家團隊離開之時,不僅完全達到無人農場建設的各項技術指標,還會培訓當地農民熟練使用無人機器,使其能自行完成無人農場的運營管理工作。

  近年來,四川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治蜀興川的重中之重。為將農業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四川持續用科技賦能農業,讓現代化農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近日舉行的四川大豆擴種暨大春田管工作現場會上,四川各市州相關負責人、農業農村部門主要負責人走進眉山仁壽、內江威遠、自貢富順等地的田間地頭,實地觀摩、交流經驗。聚焦大豆擴種、大春糧食生産、撂荒地整治等重點任務,四川省各地正努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在眉山市仁壽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示範基地,成片的玉米已高過人頭,兩行玉米帶之間留出了一段空地,本月中旬開始播種大豆。“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密度是關鍵,帶間距不能超過60至70釐米。”站在一塊玉米地旁,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楊文鈺如是介紹。

  根據規劃,今年四川要完成大豆擴種100萬畝、新增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310萬畝的硬任務。當前,四川已完成新增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137.5萬畝,播栽進度達37.5%,“現在距夏大豆集中播種期結束不到一個月,任務還有70%。”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正搶抓農時、倒排播期、壓茬推進,確保應種盡種,全面提高種植水準。

  産業園區是新時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四川將現代農業園區作為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重要抓手和培育現代農業“10+3”産業體系的重要載體,印發考評激勵方案,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對認定的省星級園區給予財政補助。截至2021年底,四川全省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13個,數量居全國前列,建成省星級園區107個,國家、省、市、縣累計梯次建成各類農業園區1178個。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四川將繼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守住永久基本農田的底線,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準的“天府糧倉”。(完)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