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核酸檢測不可大水漫灌

2022-06-14 20:4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字號

  近日,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警示通報。通報指出,個別地區疫情防控通行過度管控、重復核酸檢測等問題仍零星散發。通報中列舉了多個案例:河北張家口下花園西高速口防疫檢查點對所有外來貨車司乘人員,不論是否持有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都要求重新做一次“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滬渝高速安慶收費站(眉山出口)防疫檢查點對來自外省低風險地區的貨車司機要求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合肥市方興大道收費站防疫檢查點對所有外地貨車司機以“留取核酸檢測樣本”名義,變相強制開展核酸檢測。

  6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了一場題為“做好核酸檢測工作、抓好疫情防控有關情況”的新聞發佈會。這是疫情常態化防控兩年多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第二次將核酸檢測列為發佈會主題,上一次是在2020年6月24日。

  “沒有發生疫情,也沒有輸入風險的,查驗核酸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在發佈會上明確指出,低風險地區、低風險人群,沒有必要頻繁進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的重點應該放在高風險人群和高風險崗位的工作人員,以及有疫情的地區。

  精準防控是“動態清零”防控總方針的精髓。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更快、傳染性更強,且部分感染者沒有症狀,因此導致隱匿傳播。如何科學精準地做好核酸檢測工作,對具體執行防控政策的各地方而言是一項挑戰。

  從24小時到72小時,核酸篩查需科學精準

  近期,部分城市發生聚集性疫情後,不同的時間段出入不同的場所,對於核酸陰性證明的要求不一樣,有的要求24小時、有的要求48小時、有的要求72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賀青華對此分析説,聚集性疫情發生以後,要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學確定制定核酸的檢測策略,劃定核酸檢測的範圍和頻次,避免盲目擴大開展全員核酸檢查範圍。

  賀青華進一步解釋説:“在疫情發生以後,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把核酸檢測的人員、範圍、頻次統籌安排。封控區一定是在24小時內完成首次全員核酸檢測,管控區在48小時內要完成第一次的全員核酸檢測。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的人員不得外出,但是疫情發生地的低風險地區和防範區確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時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各地可以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進行調整。”

  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在發佈會上表示,近期,北京市實施了分區分級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為保持政策的連貫性,及早發現疫情風險,經過風險評估,北京市將進入公共場所核酸陰性證明由48小時調整為72小時。

  在談及時間調整的原因時,李昂説,一方面是考慮到了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平均的潛伏期是3天左右,72小時之內核酸檢測可以發現潛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降低居民核酸檢測的頻次,儘量減少疫情防控措施給市民帶來的負擔,儘量減少對正常生産生活秩序産生的影響。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多次強調核酸檢測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正如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所説,在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當中,核酸檢測是迅速發現感染者,及時鎖定管控範圍和目標,進而採取隔離等措施,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關鍵措施,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奧密克戎傳播階段,核酸檢測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進入公共場所需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規定增加了老百姓需要做核酸檢測的頻率,這是當前局部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必須採取的措施。5月30日,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在分析疫情時説,全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在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的前提下,各地要更加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學性、精準性、針對性,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等現象。

  在近期的疫情防控中,有部分地區對於不參與常態化核酸檢測的群眾採取罰款、拘留等強制性措施。賀青華對此回應説,疫情發生地應該根據當地的疫情形勢和防控需要,依法、科學組織好核酸檢測工作,明確核酸檢測人群、區域範圍和頻次,做好宣傳、組織和引導工作。對於採取非法的、強制性措施的地區、單位和作出決定的個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將要求有關地方及時整改糾正。

  核酸檢測從“全員”到“區域”

  今年年初,天津迎戰奧密克戎感受到該變異毒株的超強隱匿性:發現病例時,病毒已經在社會面傳播了一段時間。為了提高更早發現疫情的能力,3月22日,國家衛健委公佈了《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以下簡稱“新版指南”)。新版指南中,核酸檢測的範圍從“全員”改成“區域”。

  在當天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對此解釋説,之前的“全員”核酸檢測容易讓大家誤解為在全市範圍內搞大規模的檢測,“容易讓大家理解成我們在搞大水漫灌”,新版指南改成“區域”,更加突出強調科學和精準的劃定核酸檢測的範圍。

  新版指南指出,要在科學精準的流調以及嚴格的管控措施基礎上來劃定核酸檢測的實施區域範圍,並且這個範圍不是一成不變的。

  焦雅輝分析説,每一輪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之後需要及時進行研判,如果感染者都是從集中隔離點發現的,説明社會面已經沒有傳播的風險了,那就可以把核酸檢測的範圍僅僅劃定在集中隔離的這些人員。如果還有社會面發現的病例,以及有主動就診和在發熱門診就診時發現的感染者,説明社會面還有傳染源在活動,這時核酸檢測的區域劃分範圍就要儘量大一些。區域範圍的動態調整也突出了核酸檢測工作的科學精準。

  “真正實現‘動態清零’,最關鍵的是要精準的防控。”在3月22日的發佈會上,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説,精準防控的最核心目標,一是減少疫情對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二是最大限度地平衡社會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之間的關係。

  梁萬年進一步指出,精準的防控政策還需要精準落地,其關鍵在於科技人員、防控人員的能力上,需要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和提升。

  2020年6月24日,在第一場以核酸檢測為主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賀青華曾説,為了加快提升各地的核酸檢測能力,規範流程,自6月15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線上培訓,培訓依託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網上培訓平臺開展,由中國疾控中心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等機構共同制定培訓教材,作為國家繼續教育推廣項目,完成培訓後由各省授予相應學分。線下培訓要求各省成立以援漢、援鄂實驗室核酸檢測隊為主的現場指導組,以實踐為重點開展手把手實操訓練,有利於從根本上切實提升各地的檢測檢驗能力。

  對於核酸檢測人員的崗前培訓工作一直在持續。針對奧密克戎引發的疫情,為了進一步提高核酸檢測採樣能力,北京市從今年5月24日開始面向全社會招募核酸採樣志願者。在具體工作中,堅持不培訓不上崗、培訓不合格不上崗的原則,對完成培訓的志願者進行考核,考核採取理論和實操相結合的方式,考核合格後正式成為北京市核酸採樣志願者,並編入北京市核酸採樣應急儲備人員庫。

  梁萬年説,疫情發生兩年多來,由於疫情形勢的不斷變化,難免會有一些鬆勁、麻痹的思想,就會出現防控當中的漏洞,具體的表現包括,疫情發生後,一些干預措施實施的不夠精準,往往是“一刀切”或“大水漫灌”。

  針對這樣的問題,梁萬年表示,在執行防疫政策過程中,要特別強調有溫度、理解老百姓的難處,要想方設法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因為我們有一些老百姓確實存在這樣和那樣的難處,嚴格説,解決他們的一些相應困難,也是有效實行和落實防疫措施的基礎。同時,社區在具體的防控方面,不論是封控區、管控區還是防範區,應該強調快速,快速的前提是社區一定要有能力,對社區防控人員的培訓也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的,使它更加精準、更加科學。”

[責任編輯:羅凱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