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國,一個對外國勞工敲骨吸髓的國家

2022-06-09 22:51: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猖獗的人口販賣

  來自多明尼加的馬蒂在報紙上看到了一份來自美國佛羅裏達州酒店的招聘廣告,上面説在美國有很多工作機會可供申請,大家能賺到很多錢。在酒店業工作26年的馬蒂被廣告深深吸引,支付了4000美元申請費通過應聘,登上了認為會帶他前往夢想之地的飛機。然而他去往的,不是助他實現理想的天堂,取而代之的是名為“血汗工廠”的人間地獄。招聘人員把他運往了一家DVD工廠。馬蒂被迫整理、打包成千上萬的光碟,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一週的工作結束後他卻只收到了40美元的報酬。人販子強迫他和另4個同樣被拐賣來的外國勞工擠在一間狹窄的房間裏生活,每人每月還要支付300美元房租。他們還要上交伙食費購買不足以充饑的食物,不交錢就不準吃飯。中年的馬蒂在公寓裏哭得像個孩子。這是鳳凰衛視2021年播放的一則真實故事。

  這僅僅是美國人口販運和強迫勞動的微小縮影。美國把自己打造成“人權燈塔”,將自己渲染成遍地財富的掘金沃土,虛假的宣傳讓人們對它放鬆防備,心生嚮往,欣然赴美追尋美好生活,然而無數人的美國夢最終變為噩夢。僅在2020年,美國“全國人口販運熱線”共處理10583個案件,涉及受害者16658人。這已然觸目驚心的數字,僅僅是美國人口販運真實情況的冰山一角。每年從境外販賣至美國被強迫勞動的人口實際多達10萬人,其中一半被販賣到血汗工廠或遭受家庭奴役。美國城市研究所和美國東北大學2014年一份報告顯示,71%的強迫勞動受害者在到達美國時擁有合法簽證,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受害者被迫成為家庭傭人。被販賣到美國的很多外國勞工既不懂美國法律,又不通當地語言,還被僱主和人販子嚴格看管,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撕開美國光鮮亮麗的畫皮,看到的儘是苦痛和血淚。

  無處不在的“現代奴隸”

  美國土地上那些無聲的哭喊,已經回蕩了整整5個多世紀。據“跨大西洋奴隸貿易數據庫”統計,在奴隸貿易史上,1514年至1866年間至少有3.6萬個“販奴遠征隊”,累計有超過1250萬非洲人被販運到“新大陸”,這還不包括旅途中死去的許多人。根據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故居官網“詹姆斯麥迪遜的蒙彼利埃”數據,奴隸制經濟曾是驅動美國經濟的主要引擎。1850年,美國80%出口産品都是由奴隸生産。説美國就是靠著人口販運和強迫勞動起家的也毫不為過,美國的原始財富上沾滿了無數奴隸的鮮血。美國的“合法奴隸制”結束于1865年,距今已有157年。但時至今日,餘毒仍在美國根深蒂固。在美國,改頭換面的“現代奴隸制”依然無處不在。

  來自墨西哥、中美洲國家的外國勞工組成了美國最基層的生産勞動力,其中很多人,在農田裏辛苦勞作,從淩晨直至深夜。然而收穫的喜悅,卻與他們無關。“反奴役國際”組織將農場工人描述為“美國經濟中收入最低、受剝削最嚴重的工人”。這些人缺乏其他美國工人享有的權利,他們經常在沒有醫療保險、病假、養老金或工作保障的情況下工作,而這正是“導致美國田地裏強迫勞動的肥沃土壤”。

  位於佛羅裏達西南部的小鎮伊莫卡利被稱為美國的“番茄之都”,同時它也被認為是美國現代奴役和人口販運的起源地。這座小鎮上共生活著26000人,大部分是來自墨西哥、瓜地馬拉、海地的農民。在農場裏工作的農民採摘了一整盒番茄後,收入是1美元。但在伊莫卡利的市場上,一整盒番茄的售價是24美元。如果到美國大型連鎖超市裏,一個番茄就能賣到2美元。當美國家庭在明亮的餐桌上享受酸甜可口的番茄時,外國勞工們卻擠在租金高達每月1300美元、用廢棄集裝箱改造的住所裏,祈禱壞天氣不要出現,祈禱下一週還能有收入。

  被踐踏的國際標準

  美國丹佛大學學者克麗西巴克利説,美國強迫勞動現象之所以難以禁絕,一方面是因為利潤豐厚,另一方面是由於美國立法不力和執法效率低下。強迫勞動問題最普遍的領域是家政、農業、工業、色情業等,美國法律很少要求或者不要求對這些領域的工作條件進行監管。“現代奴隸制”在美國無處不在,美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

  國際勞工組織8個核心公約,美國僅批准了2個,遠少於英國(批准8項)、法國(批准8項)、德國(批准8項)、日本(批准6項)等西方國家,甚至少於長期被美國以“人權”為由批評的古巴(批准7項)、伊朗(批准5項)。美國稱,只要國際公約與美國聯邦或州的法律有衝突,那麼就不批准該國際公約。可想而知美國法律中有多少對勞工不利的內容,外國勞工的權益就更加難以保障。而美國政府對此熟視無睹,絲毫沒有改變的跡象。

  美國用漂亮的謊言哄騙世界各地的勞工赴美工作,而等待這些外國勞工的往往是極其艱苦的環境和永無休止的勞作。“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年復一年,數十萬外國勞工在美勞作,然而從中創造的財富,卻不屬於勞動者。系統性的剝削在全美普遍存在,政府卻對此熟視無睹,“人權燈塔”永遠不會照到自己陰暗的燈下黑。

  (伍 晨,作者為國際問題觀察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6月09日 第 06 版)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