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耀桐: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系統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內容的“十個明確”中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蘊涵著重大深遠的理論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闡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義,賦予中國式現代化豐富的時代內涵。他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如此透徹的解析,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的五大重要特徵。
五大重要特徵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精準凝練和科學概括。其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中國現有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必將對人類進步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其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當前,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我們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努力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其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和前提,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處理好的基本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其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我們將“美麗”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內容,持續推動生態環境好轉和經濟高品質發展。其五,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但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會走擴張主義和殖民主義道路,更不會給世界造成混亂。”這標示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摒棄西方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這五大顯著特徵涉及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國家和平發展問題,可以説也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推動解決這些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必然産生世界性的影響。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在中國式現代化確立了戰略任務和目標的情況下,如何採用有效的方式途徑來實現,就成為關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國家治理問題同現代化相聯繫,深刻揭示了國家治理與現代化的內在關係。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國家治理體系涵蓋了現代化建設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推動各方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如果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就難以實現。
當代中國的國家治理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通過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利用網際網路扁平化、互動式、快捷性的優勢,用資訊化手段更好掌握經濟社會發展態勢、暢通溝通渠道、助力決策施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隨著網際網路運用普及和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準,為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必備條件。
中國式現代化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勁動力
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中國共産黨登上歷史舞臺後,就把實現現代化作為不懈奮鬥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宏偉目標。自成立以來,我們黨就團結帶領人民為此進行了不懈奮鬥。”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顯而易見,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沒有中國式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能夠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勁動力。
現代化肇始於近代工業革命催生的迅猛發展的生産力,包括生産工具的機械化、自動化和生産過程的社會化,以及繼之帶來一系列的現代化。依據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現代化是一種生機勃發的原動力,現代化産生的力量,不可阻遏地推動著社會進步和發展,推動著民族解放和復興。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現代化的力量,需要合理開發和優化配置,才能有效發揮強大的推動作用。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們黨總是把握時代要求,提出富有感召力的行動綱領和奮鬥目標,不斷激發現代化的內生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形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規劃了實現宏偉目標的兩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階段,環環相扣,措施有力,層層遞進,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堅定不移地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人類發展史上新的奇跡。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特聘教授 許耀桐)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