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要靠你們來實現”——習近平總書記關心少年兒童成長成才紀實

2022-06-01 09:5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中國夢要靠你們來實現”——習近平總書記關心少年兒童成長成才紀實

  新華社記者黃玥、高蕾、張研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紅色江山後繼有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薪火相傳的戰略高度,關心少年兒童成長成才、謀劃少年兒童工作發展進步,激勵新時代少年兒童奮發有為、向陽成長。

  “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少先隊員入隊儀式時,回想起自己當年入隊時的情景。

  總書記説:“記得入隊時心怦怦跳,很激動。不知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孩子們回答:“有。”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是一種榮譽。”總書記説,“我在你們臉上看到了希望,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正像誓言説的那樣,要時刻準備著,將來接班。”

  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引導廣大少年兒童樹立遠大理想,準備著為實現中國夢的美好未來接力奮鬥。

  寄語“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繫在一起”;強調“你們這一代應該説是民族自豪感榮譽感最強的”;囑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來要在你們手中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的囑託、悉心的教導,指引新時代少年兒童“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每到“六一”國際兒童節,孩子們總會收到來自“大朋友”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祝福。

  2013年5月29日,黨的十八大後第一個兒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少年宮,同全國56個民族、革命老區、災區、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少年兒童和農民工子女、首都城鄉少年兒童代表共度節日。

  活動現場,一棵心願樹上挂滿了孩子們的心願卡,來自革命老區的少年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等向總書記訴説著心願。總書記頻頻點頭説,我此刻的心願就是你們都心想事成。

  嫩綠的樹芽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開枝散葉,祖國的花朵在總書記的關心關懷下茁壯成長。

  2014年1月,總書記來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看望孤殘兒童,諄諄囑託,“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在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教職工在陪伴兒童們玩耍(2019年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靖 攝

  2014年4月,在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總書記關心孩子們的雙語教育,“少數民族孩子雙語教育要抓好,學好漢語將來找工作會方便些,更重要的是能為促進民族團結多作貢獻”。

  在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書法教室內,王莊鐵老師在教學生寫毛筆字(2017年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2019年5月,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小學生們回信,總書記殷切寄語,“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長大後為建設澳門、振興中華多作貢獻”……

  這是2019年12月19日拍攝的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學生。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從傳承紅色基因到加強思想引領,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到促進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以細緻入微的關懷,引導少年兒童在人生旅途上選對路、起好步。

  “四五歲時媽媽買了小人書,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説‘刺字不疼啊?’媽媽説,雖然疼,但岳飛會始終銘記在心。我記到現在。精忠報國,是我一生的目標。”

  既有言傳,又有身教。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裏,寄託著對孩子們的殷切期望。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字字千金”

  2022年3月30日,春意正濃。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大興區植樹點參加一年一度首都義務植樹活動。

  總書記同少年兒童一起扶苗培土、拎桶澆水,並同他們談心。

  “還記得過年時,我父親給我女兒包了一個紅包,打開一看,是牙籤。原來這是老人家平時收集起來的家裏剩下的牙籤,他對孫女説‘這些都是珍貴的木材,我幫你們存了起來’。第二年,又包了一個紅包,打開一看,是紙巾,也是攢的沒用完的紙巾。”

  “這些看起來很老土,實則很先進。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一點一滴做起。”

  總書記娓娓道來,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2021年全國兩會政協聯組會現場,一場關於教育的交流討論氣氛熱烈。

  從事小學教育多年的王歡委員向總書記直言:“校外培訓廣告滿天飛,‘製造焦慮、販賣焦慮’”……

  習近平總書記凝神靜聽。聽完後,他深有感觸地説:“教育,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不能過於注重分數。分數是一時之得,要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如果最後沒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從教育理念上正本清源,習近平總書記引領義務教育回歸“立德樹人”的初心。

  “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一個隱憂。”“小眼鏡”越來越多,牽動著總書記的心。

  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陜西省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五年級一班。他欣慰地説:“現在這些孩子們的風貌,都是非常好的。而且眼鏡不多啊,這個很重要。”

  在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的操場上,學生們在課後參加武術社團活動(2020年9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鄉村孩子的“營養餐”,總書記記挂在心。

  2019年4月,沿著蜿蜒的山路,習近平總書記輾轉3個多小時來到重慶大山深處的中益鄉小學,仔細察看師生食堂的餐廳、後廚,了解貧困學生餐費補貼和食品安全衛生情況。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小學學生在食堂排隊打飯菜(2020年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看到午餐四菜一湯、營養均衡,總書記感慨:我想起咱們開始扶貧的時候,推行每個孩子保證每天一杯牛奶、一個雞蛋。現在每頓標準漲到了6塊錢,比當初豐富多了。

  “小眼鏡”“營養餐”“小胖墩”……一件件關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小事”,都是總書記放在心頭要解決的大事。

  13歲的普布次仁一直忘不了和習爺爺的那次會面。

  2021年7月,在西藏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的嘎拉村,走進普布次仁家了解家裏生産生活情況。

  “你的7號球衣是什麼隊的?”在普布次仁的臥室,習近平總書記注意到他的球衣。

  “你將來有什麼志願?”總書記問。

  “要當一名短跑運動員。”普布次仁答。

  “有志氣!”溫暖有力的話語,鼓舞著少年追夢奔跑的力量。

  “讓孩子們跑起來”“個子長得高高的,身體長得壯壯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字字千金,都是經過多年總結摸索才得出來的”……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關懷下,逐步健全的制度、不斷完善的政策,為少年兒童創造越來越好的成長成才環境,推動少年兒童實現全面發展。

  “美麗的中國夢屬於你們”

  羅霄山脈,百丈嶺下,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小小“講解員”朱銳利用課餘時間給大家分享“豐碑”“半條被子”等紅色故事。

  時間倒回一年多前。2020年9月16日,在湖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當時四年級的朱銳和同學們正在班主任指導下,重溫紅軍長征的故事。

  “豐碑是什麼故事?”總書記問。朱銳站起來講了長征中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戰友、自己卻犧牲于嚴寒的故事。

  “講得好!講得好!”總書記連連誇道。“紅色基因在你們身上得到了體現。革命事業要一代一代傳下去。”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朱銳和同學們紅心向黨,當起了紅色故事的傳播者。

  不忘總書記的叮嚀,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加入“小紅星合唱團”,傳揚紅色精神;

  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在操場跑步(2020年12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得到總書記的鼓勵,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聽黨話、跟黨走”,深入家庭、社區、鄉村,傳播革命故事;

  收到總書記的回信,大陳島老墾荒隊員的後代繼續踐行“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建設家鄉;

  大陳島老墾荒隊員後代、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實驗二小學生李杭駿行隊禮(2019年5月27日攝)。新華社發(王衛君 攝)

  ……

  增信而後篤行,紅色基因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初二年級學生官子釗已經練習近9年冰球,他至今還記得5年前和習近平總書記“撞肩”的一幕。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五棵松體育中心,以冰球運動員特有的問候方式,同官子釗“撞肩”互動,笑著説,小夥子塊頭要再長大一點。

  “習爺爺在現場講的給他弟弟禮讓冰鞋的故事讓我明白,做事要有合作精神,要有大格局。我會好好練習冰球,一直堅持下去,跟小夥伴們一起創造更多佳績。”官子釗説。

  一言一語,情深意重。

  2012年在阜平同總書記坐在一方炕上的唐孝億,已是城廂中學的初中生,他想快快長大、學得更多,在扶貧先扶智的理念指引下,在物質上脫貧,更在精神上走向富裕;

  2014年同總書記的會面,給聾啞女孩王雅妮無窮動力,她走上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學校講臺,開始幫助更多殘疾孩子改變命運;

  2017年在香港為總書記演唱粵劇後,利文喆一直把習爺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傳承下去”的鼓勵放在心上,更加熱愛粵劇表演,更加投入地練唱、練基本功;

  ……

  2016年12月,北京市八一學校孩子們研發的科普小衛星發射升空、準確入軌,發回信標信號。發射之前,他們按照約定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報告小衛星即將發射的消息。

  北京市八一學校的學生在北京市中小學生特色科技活動展示上體驗VR技術(2018年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總書記回信叮囑他們:“保持對知識的渴望,保持對探索的興趣,培育科學精神,刻苦學習,努力實踐”。

  這是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小學拍攝的“5G雙師課堂”(2019年12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我們的眼界不僅局限在課堂之中,而是擴展到了世界、飛向了浩瀚的星際。”被小衛星吸引而加入研製團隊的張馨心分享探索宇宙的心路歷程,“就像總書記説的‘發揮啟明星一樣的作用’,我們會不斷用努力證明,我們是新時代的希望。”

  少年有志,國家有望。

  嘉賓在觀看北京海澱區民族小學書法社團活動(2019年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蓮芬 攝

  2014年5月30日,在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的書法課堂,書法老師請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夢”點上最後一筆。總書記對孩子們説,中國夢要靠你們來實現。“兩個一百年”要靠你們接力奮鬥,還是你們來點這一筆吧。

  “今天做祖國的好兒童,明天做祖國的建設者,美好的生活屬於你們,美麗的中國夢屬於你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少年兒童的真摯期待,也是中華民族可以預見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