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動態清零”保障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2022-05-29 22:33: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5月11日與12日,美國與歐洲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分別突破100萬與200萬人,美國總統拜登與世界衛生組織稱之為“悲劇性的”與“毀滅性的”里程碑。在全球新冠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之時,中國必須繼續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中國抗疫不能像美國那樣選擇“躺平”,這是由中美兩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決定的。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維護的必然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儘管其宣稱“人人平等”“人權至上”,但實際上卻“視人命為草芥”“視生命如兒戲”。據路透社統計,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5月11日已超過100萬,意味著每327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死亡,總死亡人數超過舊金山或西雅圖的城市人口。當天,拜登下令白宮降半旗,紀念這一“殘酷的里程碑”。

  然而,美國民眾對於拜登政府動輒以降半旗紀念逝者來應對疫情大為不滿。有美國網友稱,如果降半旗就能少死人,那還要政府做什麼?白宮對於美國人生命的漠視從前總統特朗普的一句話就能看出端倪。有記者問如何看待許多染病的美國下層民眾無法得到救治,特朗普聳聳肩説:“那就是生活。”言外之意,美國政府管不了那麼多,也無意多管。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的《美國怎麼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一書中,反對美國政府為民眾保障醫療的人士説,生活也許是不公平的,但消除世上的不公不是政府的事情。套用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上,許多美國人的想法是,這根本不是這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應當負責的事。

  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因時因勢不斷調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據世界衛生組織測算,截至2021年底,全球累計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約1500萬人,而中國新冠肺炎感染率、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準,疫情防控成果顯著。

  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3月刊文稱,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全球超額死亡估計達1820萬人,超額死亡率為每10萬人120.3人;美國超額死亡率每10萬人179.3人;中國超額死亡率僅為每10萬人0.6人。3月以來,中國經受住了武漢保衛戰以來最嚴峻的防控考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而當前上海和北京正進行更為膠著的疫情防控鬥爭。

  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是由中國基本國情所決定的,是中國共産黨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的有力體現。目前全球疫情仍處於高位,病毒還在不斷變異,疫情的最終走向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遠沒有到可以鬆口氣、歇歇腳的時候。

  相關研究表明,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平均病死率是普通流感的7到8倍,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病死率超過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而且,所有人群都是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易感人群,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下,平均一個感染者可以傳染9.5個人。

  在美國選擇“與病毒共存”的“躺平”防疫策略後,不僅100多萬美國人民付出生命代價,20萬兒童淪為“新冠孤兒”,而且65歲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病例佔新冠總死亡病例75%以上,少數族裔因新冠死亡的可能性是白人的一到兩倍。這導致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和人間悲劇的發生。

  中國是人口大國,老齡人口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放鬆防控勢必造成大規模人群感染、出現大量重症和病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中國絕對不能放任病毒流行導致疫情的規模性反彈,從而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嚴重威脅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期上海的疫情防控實踐證明,中國政府的防控政策經得起歷史檢驗、防控措施科學有效,中國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以良好的疫情防控成效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隨著常態化疫情防控進入持久戰階段,中國必須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新特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相信最終的勝利必將屬於中國人民。(責任編輯:安然 樂水 張艷玲)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