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金羊網評: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2022-05-29 21:26:00
來源:金羊網
字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繫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要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廣泛宣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明星河燦爛。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我們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成為中華文化的根脈。來路不忘初,奮鬥知方向。唯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進而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動力源”。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讓世界感受與眾不同的中國。中華民族是個有志氣的民族,我們有過輝煌,也有過遭受外敵入侵的歷史。大唐盛世,各國嚮往,遣唐使源源不斷,前來取經,學習中國文化,令國人引以為豪;我們曾經落後過,但是我們奮發進取,不甘落後,一步步崛起。增強中國人的志氣,就要展現中國人民民最美好的一面,“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講清楚中國是什麼樣的文明和什麼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産黨、讀懂中華民族。” 文明無國界,中國文明也是世界文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增強中國人的志氣,就必須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讓中華文化得到世界普遍人認同。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用中國人的錚錚傲骨影響世界。傲氣不可有,傲骨不可無。傲骨是正義,是公平,是力量。一個民族必須有自己的骨氣,有了這種骨氣,外人才不敢小覷。一個國家要想有骨氣,首先必須力量,力量能征服一切。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當下,一個個中國方案就是中國力量的象徵。世界戰疫,中國沒有缺席,彰顯中國擔當;應對世界氣候變化,我們簽署了《巴黎協定》,莊嚴地向世界作出承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中國言必信,行必果,我們説到做到。“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傳承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先人的勤勞、勇敢、智慧是我們的骨氣所在,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中國骨氣形成中國力量,為世界進步做出中國貢獻。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底氣,進一步弘揚中國精神。中華五千年文明進程,孕育出了內涵豐富的中國精神,這是中國人的底氣所在。有了中國精神的支撐,我們一往無前,毫不畏懼任何困難。面對外敵入侵,我們同仇敵愾,奮勇殺敵,體現了不受外侮的中國精神;面對落後就要挨打,我們奮起直追,不甘人後,鍛造出了永不服輸的中國精神;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體現的是生生不息的民族自強不息的中國精神;“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斗”,這是中國工人的中國精神;辛勤勞作,把汗水灑在大地上,為端牢“中國飯碗”辛勤耕耘,這是中國農民的中國精神;寸土不讓,守護好中國的一草一木,這是中國軍人的中國精神……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存。用中國精神鍛造中國底氣應成為我們的社會遵循。

  中華巨輪滾滾向前,歷史潮流不可逆轉。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來源於實力,我們要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本著文明交流、互鑒共用的原則,與世界各國共同創造世界文化,為人類文明和進步做出中國貢獻。(金羊網 文/李紅軍)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