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漫評: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2022-05-29 21:24:00
來源:蘇州新聞網
字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了鄉村建設行動目標,並明確了12項重點任務。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延續和拓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為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提供了根本遵循。

  注重軟硬結合,實現鄉村振興。農村在我國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農村地區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94%以上,2021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鄉村居住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36.11%。此次,中央下發《方案》,就是要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努力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民生活品質和水準。鄉村建設不僅要滿足農民生活需要,改善住房、交通、水利等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更要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從根本上扭轉養老、就醫、教育等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平衡各類資源,使廣大農民享受更多和城市一樣的生活服務水準。

  堅持為民而建,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農民始終是行動的主體。鞋子合不合腳,穿的人才知道;鄉村建得好不好,農民最有發言權。《方案》明確,“政府引導、農民參與”“堅持為農民而建,尊重農民意願”。要充分發揮農民才智,了解農民願望,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廣大農民最需要什麼,什麼更有利於農民的生活勞作,就重點建什麼,把精力財力花在刀刃上。要鼓勵農民廣泛參與,全程監督,推行政務公開,暢通互動渠道,最大限度激發大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優化村容風貌,培育鄉風文明。《方案》指出,“防止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拆建、大開發”“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模式”。鄉村建設,不是要推倒重來,千篇一律地建成和城市一樣的高樓大廈,而是要在保存中國特色田園鄉村基礎上提檔升級,避免“有鄉村沒鄉愁,有新房沒靈魂”。要傳承傳統村落民居和優秀鄉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盡可能保留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大力保護客家土樓、陜北窯洞、新疆土晾房等傳統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處處充滿濃濃煙火氣、暖暖鄉土情。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