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苗情好于預期,豐收有了底氣——山東黃河下游種糧大戶走訪記

2022-05-27 17:3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天氣漸熱,山東各地麥田裏成片的麥芒直指天空,麥穗日漸飽滿。南風吹過,麥浪上下翻滾。

  再有幾天就要收穫了,山東省鄒平市明集農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裏一片忙碌,種糧大戶在微信群裏接龍報送需要機械收穫的畝數,沒多久數量就累計到2萬多畝。

  聯合社理事長劉水波説:“今年,聯合社統一為農戶服務,提前簽約農機手。現在,我們已簽約了76台收割機,後續還會增加。”

  一陣忙碌過後,聯合社裏的大戶們盤算起今年的小麥收成。

  “後期如果沒有幹熱風等氣象災害,畝産1100斤應該沒問題。”鄒平種糧大戶宋明泉説。

  “在去年晚播的情況下,還能有這個産量,已經非常不錯了,可以説是又豐收了。” 劉水波説。

  受去年嚴重秋汛影響,山東冬小麥播種普遍推遲15天以上,晚播麥田比例較大,冬前苗情長勢總體偏弱。剛播種的時候,不少農民心存悲觀,“今年的麥子算是白搭了”“肯定會減産”“收多少算多少”等心態在許多農民心裏不同程度地存在。

  為此,去冬今春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農業生産,各級有關部門通力協作,聚焦麥苗促弱轉壯,開展“科技壯苗”“蟲口奪糧促豐收”等行動,因地因苗科學管理,分類施策,全力促進苗情轉化。

  在山東省統一組織實施的基礎上,不少地方政府和種糧大戶還自行組織多次“一噴三防”。宋明泉介紹,“一噴三防”我們都做了3遍,還有的做了4遍。

  在鄒平市明集鎮幾位種糧大戶的麥田裏走了一圈後,劉水波提醒記者説:“看看,我們的褲腿都還挺乾淨的吧。這説明地裏沒有病蟲害,否則褲腿上就能沾上蚜蟲。”

  由於各項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山東冬小麥春季苗情轉化比較理想,明顯好于冬前,也好于預期。截至4月底,山東省大部分地區冬小麥長勢較上年呈現偏好或持平狀態。

  這幾天,濱州糧好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經理楊慶偉和同事們一起查驗農機、烘乾設備、收儲倉容等,為公司種植的2萬多畝小麥做收穫準備。

  “沒想到今年的麥子能長得這麼好。目前來看,畝産比預期高100公斤左右。”楊慶偉説。

  2019年以來,濱州糧好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流轉土地後,通過整平修復,去小路、小溝、邊埂,種植面積增加了5%。再加上測土配方施肥,肥料節約15%,統防統治,農藥使用量減少10%。

  種植成本降低了,公司收入高了,農民也嘗到了甜頭。

  山東省惠民縣胡集鎮西屯村村民趙明寶的300畝土地已託管給濱州糧好農業服務有限公司4個年頭。他不用再操心地裏的莊稼,可安心在濱州建築工地打工。麥收時節,他不用請假回家收莊稼,也不用擔心返回工地重新找活的問題。

  趙明寶説:“省時省力省心,啥也不用管,前幾年公司每畝地給我850塊錢,今年漲到了950塊錢。”

  麥收在即,收割、運輸、倉儲一個環節都少不了。在山東濟南市濟陽區張高村,一支由村民組成的專業運輸隊成立了。

  張高村種糧大戶高丕泉説,村民帶著自有的三輪車,加入蓄松家庭農場運輸隊專門搞運輸服務,僅一個麥收季就能賺4000多元。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