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加拿大學者:美國政治制度要為新冠死亡破百萬負責

2022-05-27 16:09: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美國總統拜登5月12日在白宮網站發表聲明説:“今天,我們紀念一個悲劇性里程碑:100萬美國人死於新冠。”這不過是他又一次巧言令色,意在展現自己的同情心。事實上,這無法掩蓋美國在抗疫方面的巨大失敗。

  美國行動不力貽誤時機

  首先,美國人一度傲慢地認為新冠病毒只會在其他國家肆虐,特別是貧困國家或者亞洲國家。他們拒絕相信自身也容易感染這種疾病,進而白白浪費了中國在武漢全力抗擊疫情為世界爭取的寶貴時間。

  其次,美國政治制度失靈。特朗普總統不僅將新冠病毒稱為“小流感”,還慫恿大眾採取不負責任的行為、保持懷疑態度。他拒絕由聯邦政府領導抗疫,因此各州被迫各行其是。由此引發的後果是,各州的抗疫成敗取決於自身情況,由哪個政黨執政也是其中一大因素。

  此外,美國執政者在制定緊急應對措施時接受了“群體免疫”的理念。美國衛生專家指出,這種做法將壓倒因數十年來的資金削減、商業化和企業化而岌岌可危的醫療體系。此外,美國公眾對此怒不可遏。在此背景下,“群體免疫”最終被擱置。

  美國所作所為駭人聽聞

  美國大多數州未像中國那樣,通過廣為人知的措施來盡可能地控制病毒,而是根據“拉平曲線”以避免壓垮醫療體系的需求採取有限的限制措施和封控管理。事實上,讓一部分人口因為必要的工作、惡劣的生活環境、被收容等原因而暴露在病毒之下,幾乎不可避免地導致一定比例的死亡。這實際上比恩格斯所説的“社會謀殺”更惡劣。我們不得不質疑這些人的死亡是否應該被視為一種選擇性的社會謀殺。從這個意義上説,“拉平曲線”是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

  長期以來,美國將醫保體系作為為資本家謀利的工具,而不是用於保護民眾。在此次疫情中,美國也是這麼做的。比如,它專注于研發疫苗。特朗普政府開展了推動疫苗研發的“曲速行動”,為此斥資180億美元。到2021年底,疫苗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

  這對拜登總統來説是個好消息。他在競選時曾表示要控制病毒,並認為隨著疫苗的普及將輕鬆應對疫情。然而,疫苗接種遇到了很多阻礙:將新冠病毒相關問題政治化,包括疫苗和治療問題;社交媒體上的虛假資訊;一些企業資助的反疫苗抗議和運動;普遍缺乏政治信任,由於疫苗推廣不力而導致部分人無法接種。

  由此引發的後果是,疫苗接種遠遠低於所需水準。在美國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中,78%的人接種了第一針,67%接種了第二針,而接種第三針者只有31%。因此,美國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仍在攀升,並且仍然容易受到變異株的影響。

  美國一意孤行越走越偏

  實踐證明,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行之有效,既能挽救生命也能確保經濟發展。然而,美國當局和主流媒體非但沒有向中國學習,反而妄稱中國經濟陷入混亂。事實上,與美國在抗疫中造成的經濟破壞相比,中國無論是在抗擊疫情還是發展經濟方面都表現良好。在疫情暴發後的這幾年裏,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較高。

  在西方,挽救生計實際上意味著為金融資本主義積累過程以及一小部分精英的財富、收入和資産保駕護航。因此,西方願意為維護資本不惜一切代價。諷刺的是,結果適得其反。這兩年裏,西方不得不多次大規模封鎖,造成了巨大而長久的經濟損失。一場原本可控的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演變成了大規模資本主義危機。

  如今,隨著新冠死亡人數破百萬,美國政府本該承認自身抗疫不力並採取有效政策,比如“動態清零”這類政策。然而,總統拒不承擔責任,僅僅是敦促公眾“做正確的事”,接種疫苗並學會“與病毒共存”。(作者係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政治學教授 拉迪卡德賽)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