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亞太成功的密碼是合作共贏,不是零和對抗(鐘聲)

2022-05-27 15:1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中美都是亞太國家,完全可以擁有共同的“朋友圈”。亞太應該成為和平發展的高地,而不是地緣政治的角鬥場。任何國家企圖把亞太陣營化、北約化、冷戰化,都是站在致力於和平發展的地區國家的對立面

  美國領導人近日在訪問亞洲國家期間,宣佈啟動所謂“印太經濟框架”,加緊推進其“印太戰略”,企圖打造圍堵中國的“小圈子”。美國的一系列動作帶有明顯的冷戰色彩,其根本目的是服務“美國優先”、維護美式霸權,其本質是製造分裂、煽動對抗、破壞和平,將給地區和平、穩定、發展帶來破壞性影響。

  亞太地區已有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架構,地區國家都從中受益。美國刻意抹去“亞太”名稱、稀釋“亞太”概念,在亞太地區另搞一套,顯然不是為了地區國家的發展繁榮。地區國家對此看得很清楚。“印太戰略”一經推出,其濃厚的對抗色彩就引起了地區國家的警惕。近來,美國開始對其進行二次包裝,希望通過另立一套所謂框架、規則,製造“高標準合作”的假像。然而,美國在推出“印太經濟框架”時,明確聲稱要確保美國在21世紀的競爭中勝出,為地區國家提供替代中國方案。這充分説明該框架是為推進美國地緣戰略服務的,美國對盟友和合作夥伴的所謂“重視”,就是為了讓地區國家與中國經濟“脫鉤”,讓亞太國家充當美國霸權的馬前卒。這也就不難理解,該框架既沒有關稅豁免、市場準入等安排,也不關心地區國家的發展水準和實際需要。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方艾文直言,美國政府目前在亞洲制定的每一項政策,都是對華競爭的“衍生品”,並沒有拿出任何一項與對華競爭無關的、積極的地區發展願景。

  “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的一貫做法。美國曾多次表示,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援“臺獨”。但美國近來的種種言行明顯違背自身承諾。美國向地區國家推銷所謂“印太戰略”時,公然聲稱要“改變中國的周邊環境”,圍堵中國之意暴露無遺。美國還大打“臺灣牌”,試圖在把其他地區搞亂以後,把亞太地區也搞亂。美國的做法極其危險。中國決不允許任何國家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抹黑中國形象,將堅定不移捍衛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這一點不會因為美國拉幫結夥、虛張聲勢而有任何改變。一切想要遲滯阻遏中國發展復興、試圖破壞中國同各國互利合作的陰險圖謀,最終都避免不了失敗的下場。

  亞太各國人民對霸權主導的衝突對抗記憶猶新,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環境。亞太地區的時代潮流是推進區域一體化,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亞太國家普遍不願選邊站隊,主流聲音是希望各國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個別國家企圖將軍事集團和陣營對抗引入亞太,只會損害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在不久前召開的美國東盟特別峰會上,東盟國家共同強調要和平、要合作,不要選邊站隊,不要分裂對抗。中國致力於維護亞太和平穩定和持久繁榮,已成為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同地區各國的利益深度融合。中國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將繼續向地區國家全面開放,中國與地區國家互利共贏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任何國家試圖孤立中國,最終孤立的將是他們自己。

  亞太成功的密碼是合作共贏,不是零和對抗。唯有合作才能共贏,對抗必陷無解死局。中美都是亞太國家,完全可以擁有共同的“朋友圈”。亞太應該成為和平發展的高地,而不是地緣政治的角鬥場。任何國家企圖把亞太陣營化、北約化、冷戰化,都是站在致力於和平發展的地區國家的對立面。美國應該摒棄過時的冷戰思維,從本地區共同和長遠利益出發,堅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為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以健康的心態和建設性的做法為亞太區域合作多做實事、好事。

[責任編輯:滕丹丹]